燕将百山,也是鲜卑人出身,原本只是慕容恪的家奴。
不过,百山自幼便是跟随服侍慕容恪,两人可谓是一起长大,后来慕容恪从军,百山便也成为了慕容恪的部曲亲兵,依旧还是跟随。
数十年下来,百山对慕容恪一直都是忠心耿耿,自然也是深受慕容恪的信赖。
慕容恪后来在燕军当中站稳脚跟,有所成就之后,便是解了百山的奴籍,提升了他的家格,让其可以真正的从军为将。
所以,虽然平日里包括慕容恪在内的诸将都是百山、百山的称呼,但是实际百山却不姓百,而是随了慕容恪的姓,同样也姓慕容。
如今的百山,虽然已经早便不是慕容恪的家奴,而是燕军登籍在册的将领,但在慕容恪面前,却是依旧不忘本色,慕容恪对其,也是一样信任无间。
此刻,百山领了军令,当即便是招呼了本部人马,也不顾那四下大火,便是直接想着偷袭的周军追杀过去。
袭营的周军大部,都已经在韦南云的带领下脱离了燕军大营,钻入了夜色当中。
便是断后的两队周军士兵,再将纠缠的零散燕军杀退之后,也是片刻没有多留,同样也直接撤退。
百山率领燕军追杀的时候,那断后的周军士兵们才将将退出了燕军大营。
百山奋勇,冲在追前面,距离断后的周军也不过就几十步的距离,便是周军的一举一动,百山都能看的清楚。
只见那些周军,冲出了燕军的营垒之后,并没有立刻救走,却是又将一个个的火把抛下,正好丢进了营栅之外的壕沟之中。
先前,袭营的周军士兵们为了跨越这壕沟,便是直接以身实现便背负的苇草堆将其填满,此刻正好,一个个将火把投入其中,顿时便将大火忽的腾起,将壕沟点燃。
“该死!”
百山率领本部燕军,好容易追到了此处,却是被壕沟中的大火阻绝,不由的破口大骂。
而百山这边骂着,大火另一边的周军却是丝毫不以为意,一个个扔完了火把,便是转身逃跑。
此刻,燕军营垒以及壕沟之中的大火,照亮了小半边的天际,倒是还能看得清正在撤离的袭营周军们的身影,但是若是放任他们就这么逃跑,不是不用多久,便会走出火光照耀的距离,若到那时,可就真的彻底融入黑野当中了,在想追索,可就是难了。
百山虽然不算名将,但是常年跟在慕容恪的身边,在战场头脑也算灵活。
这边他口中还在大骂着,另一边,却是已经在盘算着办法。
原本用以阻拦敌人的壕沟,此刻却是成了妨碍燕军追击的阻碍,这可真是讽刺。
百山心中想着,忽然见得一旁的营垒栅栏,脑中顿时灵光一闪,想到了办法,当是听到他口中大声喝道:“来人,快,将这些栅栏立刻砍倒,当做木桥!”
其手下的燕军士卒听了,立刻便是名气了其心意,当下三下五除二,便是砍倒了一片栅栏。
相较于之前周军袭营,燕军无需在意发出声响,更不怕惊动旁人,动起手来,自然是速度更快。而将那些栅栏砍倒之后,立刻就有数十个身体强壮的士兵,抬起了那栅栏便往一旁并没有被大火波及的壕沟放,于是,几架简易的木桥,这便算是搭成了。
简易的木桥架了起来,百山二话不说,便是一马当先的踩去。
壕沟不过一丈余宽,又有木桥落脚,对于百山这等武将而言,不过纵身一跃便直接过去。其后的燕军士卒,也都有样学样,轻易便是冲过。
而这过程也并没有耗时太久,对面逃窜的周军,压根还没有彻底的逃出火光照耀的范围,在四周黑色的夜幕当中,火光映在他们身,随着他们的逃跑而悦动闪耀,简直可谓明显。
“哼,正好!”
百山见了暗喜。
此刻他已经看了清楚,袭营的周军士卒,最多也不过千人而已,至于断后的更是只有区区一二百人。
百山并不贪功,只是大营被袭,心中憋着一团火,总要发泄。
最前面的终究,跑的最开,有些甚至已经跑出了火光闪耀的范围,想要彻底追已经几乎失去了可能,不过那断后的一二百周军,却还在可追杀的范围内。
在百山看来,也不指望能够将袭营的周军给全部拦截围杀了,若是能够杀的一二百断后之辈,也算能有些安慰,不算白费那么大的力气。
燕军大营外面,周燕两军一走一追,初时有着火光照耀,四下环境隐约可见,速度都还算快,但是渐渐的原理燕军大营,陷入黑暗之中,速度便都是慢了下来。
百山眼见自己本部已经脱离了大军营垒的范围,心中有意退却,但是眼见前方周军的后部,相距已经不过数十步,就这么放弃却是有些心有不甘。
而且,对方袭营的兵力,总共不过千余,此刻自己本部也有千人,难不成还能怕了这些周人不成?
百山在心中纠结犹豫着,片刻之后,终于是咬了咬牙,准备拼杀一次,继续追杀。
可就在此时,身后的燕军大营当中,却是传来了牛角的长鸣声。
百山也算是跟随慕容恪征战四方,对于战场燕军各种号角所代表的含义自然是一清二楚。
这牛角声,传递的意思,便正是收兵回营。
这是慕容恪在向他发出提醒和警告呢。
百山顿时冷静下来,若是旁人的军令,百山或许还可以无视或者不放在心,但是对于慕容恪的军令,百山却是不会有丝毫的质疑与迟疑。
当下用目光又凝视了一眼前方不远还在逃奔的周军,百山果断的下达军令,“好了,就此止步!传令下去,后队变前队,加强戒备,收兵回营!”
其手下燕军士卒也同样都是精锐,闻言自然也是没有丝毫迟疑,当即便是改变了行军方向,开始往后推走。
相较于追杀周兵是的狂飙向前,此刻收兵回营,就不那么着急,故而也就不求速度,而追求安稳了,四周警戒森严,显然是不准备给可能的伏兵以任何机会。
……
实际,就在百山停下的不远,还真有一队伏兵。
那一队伏兵自然就是先一步撤走的赵信,所率领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