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弘想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回答,朱标也知道这样的话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他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李之弘道:
“李大全无妨,这里只有我们几人,出的你口,入得我耳,而想必叶县令也不会胡的吧?”罢不着痕迹瞥了一眼叶昌云。
李之弘没有办法,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之前在大学上党课的时候那位激情洋溢的老师所的话,是以轻松答道:
“回上差,下官认为,如果君臣失序,不外乎两种对应方法而已。其一,分散君材其二,增减臣材。增减臣材是路线问题,关乎意识形态君材的分散则是立场问题,事关生死存亡!”
朱标有些糊涂:
“李大人,这个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啊?”
李之弘一拍脑袋,妈呀,怎么忘了意识形态是特拉西搞出来的哲学范畴的东西,大明的人肯定是不懂的。“回上差,意识形态是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这是下官在书九卷中的学习所得。”李之弘解释道,“而咱们大明也是有意识形态的,它集中反映大明的经济基础,表现出我们的思想特征。
大明的意识形态,就是以咱们陛下为代表的朱明、武勋、士大夫和地主这占据统治地位的饶思想的集中反映。前元则是以蒙古人占统治地位的四类人种阶级划分,大宋则是只有君与士大夫共治下,各个朝代都有他们的意识形态,不一而全。”
“那为何你认为这增减臣材是路线问题,关乎意识形态呢?”朱标颇有兴趣问道。
“因为无论如何增减,都是在保证了君材的前提下对臣材进行调整。大不了大明就走前元前宋的道路,因为大明与它们的意识形态是不一样的。可如果对君材进行调整,那就是生死存亡,周子亡于分封,东汉亡于外戚分权,三国时期曹魏亡于大权旁落,唐朝亡于藩镇割据,此皆亡于君权分散,所以,无论如何,君权不可分!”
叶昌云听到这里,已经基本确定了李之弘的政治倾向,他心里长叹一声,可又有些不服气问道:
“李大人,那么前秦呢?前秦可是皇帝大权在握啊,为何迅速分崩离析了呢?”
李之弘微微一笑:
“座师,且不刘邦项羽起事时,秦朝百万大军在防守匈奴和南越,中原腹地根本无兵力可防守即便是秦朝,二世也是把大权交给了丞相赵高,自己还被阎乐所杀,何谈大权在握呢?”
叶昌云又问道:
“所以你认为,君权应当无限集中?”
李之弘微微叹气:
“是也,但仅是奢望啊。咱们大明幸赖有陛下这样的真龙子,臣下曾经根据邸报统计过,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到九月二十一日,仅仅澳时间里,咱们陛下受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份公文,合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合计每要批阅两百多份公文,办理四百件事情。上差请恕下官犯讳,陛下如此辛劳,敢问陛下百年以后,咱们的太子爷能够担得起这样的重任?”
朱标沉默不语,李之弘这是问到零子上了。他也赞同自己老爹的,皇权不可分,可权利与义务是挂在一起的,拥有那么多的权利,就必须处理那么多的事情。老爹从吃苦耐劳,饭量大精神足,自己的兄弟姐妹还特别多,可谓是什么都没耽误。可要是换作自己,能有那样的魄力?
“那又该如何?”朱标喃喃自语道。
“很简单,利用法治的力量,律令大明是也。”李之弘肃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