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一个靠制盐技术而被提拔的家伙(2 / 2)穿越从藩王开始首页

此时,只有用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才会让这个将军对自己更加重视,并不主动炫耀自己的技术反而消除了将军的一些疑虑。

将军脸僵硬的表情开始变得慢慢舒缓起来,顿了顿,道:“既然你有制盐的本事,战场冲锋陷阵岂不屈才了?”

将军的眼睛滴溜溜的转了几圈,道:“你若真有这样的本事,莫说是本将,江夏军主帅也要会把你视为座宾。”

长期没有食用盐的摄入会导致人没有精神,全身乏力,这对士兵的士气影响很大。

看起来小小的食用盐,能够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食用盐在生活中可谓稀松平常,普通的一袋食用盐只要两元,是家家户户都消费的起的生活必需品。

但是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社会,这看似不起眼的食盐,却是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源,是决定国家生死和富强的关键。

盐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资源,其中的钠离子是维持肌肉反应、消化道运动、神经信号传递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一个人如果缺盐,轻则食欲不振,四肢无力;重则肌肉痉挛,视线模糊,甚至威胁生命。

远古时代的人类基本是以狩猎为生的,他们从食物体内间接获取盐分。农耕文明之后,人类开始广泛种植粮食,由于粮食本身不带有盐分,所以迫使人们去寻找稳定的食盐供应。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游地区就是因为有一个天然的河东盐池,才逐步将原始部落吸引到产盐地附近,形成最初的文明。

后来,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发展,食盐的作用愈发突显了出来。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吃盐,所以统治者们意识到只有控制食盐,才能控制国家的命脉。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就提出了“官山海”政策,实行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秦国的商鞅变法,也同样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朝廷,并加赋税于盐,在无形中加大了对百姓的征税。

在汉初时,朝廷把盐铁经营权下放到民间,使盐铁商人富甲一方,到汉武帝时期,因迫于财政压力重新将盐铁经营权收回。此后的历朝历代,一直都在加强盐铁专卖制度,盐铁带来的收入,特别是盐的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尽管朝廷一直在加强对盐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律法来惩戒贩卖私盐的商人,但是由于巨大的利益驱使,民间对私盐的买卖屡禁不止。

唐朝末年有一个私盐商人名叫黄巢,这家伙通过贩卖私盐积攒了一大笔白银,然而他却因为不满朝廷的剥削和压迫,率众起义。

虽然黄巢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是却在根源动摇了唐朝的国本,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盐,能够改变一个时代,自然也能改变一支军队,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统治者垄断了食盐的制作和交易,就等于控制了百姓生活的命脉。

毫不夸张的说,盐就等于生命,等于胜利,等于未来。

王家尔很清楚一个农业社会的根本是什么,那就是掌握生产资料,成为能够掌握生产资料的极少数的一部分人。

手中有了资本,自然也就有了做事的本钱,掌握技术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被冷落。

虽然制作食盐的技术很复杂,但是通过脑海里保留的知识搜索,王家尔还是艰难完成了食用盐的制作。

且制作出的食盐质量远远好过官盐,这让将军大开眼界,对王家尔的态度不再只是尊敬,而是诚服。

就像是找到了靠山一般,将军对王家尔的客气也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