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在向偶然路过小道的商人们高价购得了几匹脚力上乘的丹辛马后,陈无尤一行人便再度踏上前往昆仑的行程。
路上阿三终于还是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向孔元桥问起昨夜为何放走了那名蒙面男子,明明他对公子如此不敬,无论是为了北宗镇的颜面,还是都督的,都不能放他走。
孔元桥没好气地一个爆栗子砸在阿三的脑袋上,训斥道:“不让别人走?你能留住他?尽说些胡话,我看你是穿越者的那些语录看多了,楞个不清醒!”
四百余年前,穿越者们不仅带来许多“科学”及文化知识,还带来一种不同于乾新大陆的语言组成方式,相较原来的组成方式,这样的更加形象易懂。
但不少书籍上还是留用原来的语言组成方式,原因无他,正如仙国那位老阁首所说的。
“外来的、有益的我们都应该学习,但不是盲目的、彻底的学习,不能因为外面的东西要比家里的好,就把家里彻底轮换一新,那么家里家外有什么区别?
家里但凡能留下来的,都是老辈们所稀罕珍爱的物什,不能因为外面的更新颖更有趣,就把家里仅剩的那些物什给拱手相让,不可数典忘祖啊…”
穿越者们初拥始皇登基后,有很多崇拜穿越者文化的本土官员们提议既然把仙国语言改成穿越者们的语言组成方式,不如一鼓作气,把书本上的文字语言也统一成这种通俗易懂的穿越者风格。
这样的提议引得众多年长的官员们的一致反对,接着二者引发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四月论战”,直至当时的老阁首发话后,这项提议才算作罢,转而留存了之前的“之乎者也”。
陈无尤对此也颇有体会。
在上寒山之前,其实陈无尤并不怎么喜爱使用这种穿越者风格的语言,他觉得仙国原有的组成方式读起来更有一种莫名的韵律,并在那抑扬顿挫中也不失想象之美。
陈无尤是一个有些固执的人,特别是在某些方面更是固执得油盐不进。
然而大师兄恰恰就是喜欢像陈无尤这种固执的人。
大师兄认为把泥巴捏作球,与将铁块揉成团相比,后者显然更有成就感。
于是在大师兄“孜孜不倦”的教导下,陈无尤已经能将穿越者风格的语言运用到比较恰当地步。
陈无尤在寒山修行的一年间,大师兄其实帮助了他很多很多,若没有大师兄,陈无尤估计还是个只会“之乎者也”倒背如流的呆子。
若没有穿越者们所带来的语言,陈无尤也不曾会想到简简单单的几句仙国古文,竟有如此多的内涵与蕴意。
正是有了穿越者以及他们那简洁易懂的语言,也才有了四百余年前的全民修炼。
车内,阿三还在向他的老队长询问着人生哲理,而陈无尤的心思已经不知道飘渺到何处。
陈无尤又想起刚下山时的自己无忧无虑,快乐得像一只小蝴蝶,而现如今这只小蝴蝶渐渐被一张无形的网所束缚住,还兼之淋了一场骤来的夏日暴雨……
只是,在那不远的未来,这只经历暴雨的小蝴蝶是否还能够找回了阳光?
陈无尤不知道答案。
望着车帘外的慢慢向后退去的景物,他不知道曾经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是否能被自己找回。
往昔种种终究是风尘天外飞沙。
陈无尤不知道他的前路上会有什么,为今所能做的,唯有且行且珍惜,无论这段行程中,将会是一程山水,抑或是一程风烟,但这终归是他自己需要完整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