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一边看一边读,越是读下去,心里的震撼就越大。一本三字经,他读了足足十几遍,又将另一本东西,也看了一遍,直到口有些干,想喝水发现已经没有茶,这才喊过丫鬟。
“梁王殿下呢?把他叫来,我有事情跟他说。”孔颖达对丫鬟道。
“老爷,梁王殿下已经离开一个多时辰。”
“哦?都过了一个多时辰了吗?给我备车,我要去宫里一趟!”
……
李世民是立志要做明君的人,所以,哪怕已经睡下被叫起很不爽,但仍然心气平和的见了孔颖达。
孔颖达性格有那么点老古板,向来不喜欢说什么废话,直接将两个小册子递给李世民:“陛下,这是梁王殿下交给我的东西。”
“哦?愔儿又有什么诗作了吗?”李世民心里更不爽了,大晚上的,你把我叫起来,就为了让我看几首诗?不过,还是耐着性子翻开一本。
“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一开始,李世民还没看懂这东西是什么,但是,在看了有几十字之后,他猛然醒悟,这些都是姓氏!
莫非,这是愔儿替自己修的氏族志?
所谓氏族志,就是给所有士族排个名词,这在魏晋时期就有,不过,今年,李世民已经下旨重修氏族志。
这也是李世民跟山东士族的一次较量,他改变了士族之间排名的规则。魏晋时期士族排名,看的是历代里面士族的做官情况,比如,你上面三五代都是宰相、尚书什么的,那么,即便三五代之后,你家里没人做官,但士族排名仍然不会差,这个是累积着来的。
而李世民却给改了,他只计算这些士族在唐朝的官爵情况,将大唐之前那些,全部都给抹去。
这样一来,显然,以李家为首的关陇士族,一下子就占了大便宜,因为关陇士族都身居高位,爵位也高。反观山东士族,他们重在底蕴深厚,可是,他们的底蕴,在这次重新排名的时候不管用!
等氏族志修出来之后,关陇士族的排名就会全面超越山东士族,甚至,李世民还可以提起一些新的士族来为自己所用。
但随即,李世民便知道,这不是什么氏族志,氏族志哪有这么简单,至少也要几年才能修成。这排在前面的姓氏也不对,只有李、郑、王三个才算真正的士族,而且,李又不是只有皇族李家,若是氏族志,这个是必须要分开的。
而且,李愔在最后面也标注了,这只是记录天下所有的姓氏,排名不分先后。
接着,李世民又将三字经看了一遍,不过,他还是更喜欢百家姓。将两个册子读完,李世民已经明白,这是给小孩子读的东西,也就是蒙学之作。
但是,他却从其中看到了好处。
当即,李世民让王德安给自己研墨,将赵钱孙李中的李字划掉,写在了赵钱孙的前面。
写完后,李世民读了读,果然顺口了很多,这才对嘛!愔儿脸皮还是不够厚啊!
旁边的孔颖达老脸一抽,他都有些替李世民脸红!
“陛下,梁王殿下可在宫中?老臣有事想要问。”他来宫中是来找李愔的,之所以没有追到长青谷,是想要避讳,一个朝中重臣,大晚上的去见一个皇子,被人看到,说不清!
只是走在路上的时候,他想到,那个百家姓还是要给李世民看一看的好。
“正巧,朕也有事要找他,就让他来宫里一趟吧!”说着,李世民对王德安道:“快马让梁王来宫里一趟,再让御膳房准备一些酒菜,我和孔先生边吃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