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山东士族的人将所有论语打包买走后,李愔仍然下令,让印刷作坊全力印刷论语,明日依然卖论语。
当得知第二天印刷出来的论语,仍然被打包一空后,李愔冷笑,他的作坊里一天印刷出来的论语,就算在整个大唐铺货都未必卖得掉,整整两天印刷出来的数量,够他们卖上几年了!
就在山东士族以为李愔仍然会只印刷论语的时候,李愔突然画风一变,第三天,大唐书店的书架上,大学和论语各占一半,还有几十本百家姓。
已经得到命令,不再购买论语的山东士族采购员,将大学全部给买走,当然,百家姓他们是肯定不会买的。
第四天,论语还是昨日书架上剩下的那些,但是大学却是昨日的一倍,也就是一天的印刷量,然后,继续又多了几十本三字经。
三字经是李愔的著作,采购员当然不会买,论语和大学也得到吩咐不会买,于是,采购员白跑了一趟。
第五天,又有新书,这次换成了中庸和孟子,每一本都是半天的印刷量,还附带着印了几十套李愔诗集。
还别说,李愔诗集给了李愔一个小惊喜,几十套,一日就全都卖光了。
李愔将四书给印了一个遍。
山东士族这次不买了,既然他们不买,李愔可就不客气了,将这些库存,立刻发往其他各地的大唐书店。慢慢卖呗,反正他的成本低,积压的起。仅仅是卖掉几十套李愔诗集,就把这些成本给赚回来了,三字经和百家姓虽然卖的不多,但每天卖上两三本还是有的。
山东士族认为,印完了四书之后,李愔的办法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四书是儒家的四本基础教材,就跟现代的课本差不多,这东西就算多一些,但也不愁卖,一年卖不掉可以第二年第三年继续卖。
但李愔总不会丧心病狂的去印刷五经吧?仅仅是一部春秋可是有一万八千余字,比论语长了近一倍。
还真让山东士族给猜中了,李愔接下来印的正是春秋的30卷左氏传。如果说四书是语文课本,那么,春秋就是历史课本。
山东士族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如果他们把李愔的春秋买下来,李愔第二天肯定会继续印春秋,可如果不买下来,李愔肯定会印刷春秋的其他几十卷。
然后,将书一本一本的印下去,逐渐往外地铺货,如此便宜的价格,没人能跟李愔竞争。
一天换一本书,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多本,这已经比之前大唐书店所卖的所有种类的书都要多。
最终,几家凑在一起,商量一番后,还是决定买!
因为他们自始至终就认为李愔这是在做赔本的买卖,只要他们把大唐书店的书都买下来,他们每买一本书,或许会亏掉一些钱,但李愔会亏掉的更多。
在买书的同时,还大量购买油墨,将油墨的价格抬起来,李愔这么大批量的印书,油墨价格本就涨的飞快,他们可以将油墨囤积起来,然后最后再高价卖给李愔,这样可以让李愔损失增大的同时,弥补他们自身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