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业末年,长白山上率先兴起了反隋的力量,在这个灭亡隋朝的温床里面,孕育很多前赴后继,不怕死,争着活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大多兴起于草莽,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背景,只不过是单纯的为了想要活下去而在努力的拼命。
只可惜,人都是会变的,每个人的初衷都是美好的,可是发展一段时间以后,一切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除了率先宣布起义的王薄之外,长白山上接二连三兴起了很多很多的割据势力,与其说是割据倒不如说是打家劫舍的绿林土匪。
其中有一家名叫左才相的土匪集团就碰到了这样一件应聘事件。
左才相在长白山上立起山头之后,自封自己为博山公以后,便开始公开向社会招收人才主要是为了吸纳造反精英分子加入。
当时有一位来自东海丞县的普通老百姓在看到左才相发出的招聘广告之后,决定到左才相的土匪集团去应聘。
这个不起眼的普通小老百姓名叫李子通。
原先在丞县位于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的时候,李子通的名声就不错,不仅乐善好施扶老奶奶过马路啊,扫大街啊,拾金不昧等等之类的标签几乎全都可以贴到他的身上,而且这个人还特别喜欢做慈善。
人常说乐善好施,乐善的前提是自己必须有余粮才可以给别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可是李子通却不同。
他就是再没钱,也要好施,不图别的,起码能落个好名声。
李子通原先的职业是渔民,整天也是和大海打交道,基本上在那个看天吃饭的年代里,李子通这种工作也只能是勉强让自己糊口,如果要是成个家的话,可能还照顾不过来。
但李子通并不认为自己的职业和自己乐善好施有任何的冲突,他依旧是每天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善事。
这么好的一个人,按理来说应该是一个绝对听话,绝对服从社会的三好良民,怎么着也不太可能会加入造反的大部队,跟着闹事?
其实这还得从李子通的性格说起。
既然是人,那么就算是再好的人,他也有缺点,而且往往这种缺点是比较致命的。
李子通乐善好施并不假,可是他这个人心眼也比较,一般不能随便招惹。就比如说如果是他做给你东西,你不想要,他会用小本把你记下,然后回头再找你算账。
因为你不给人家面子,让人家很难堪。
再比如,如果和他有仇的人,基本上李子通都是当场就报,从来不隔夜,也从来不拖欠。
这样的办事方法也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李子通办事很讲效率,而且很有原则。
既然是这样的性格,那必定会在日后给自己埋下祸根。
有些小的隔阂或者间隙,实在是没有必要大动肝火的去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活法这样才不会很累。
如果逢仇就报,那么最后满世界都是跟自己有过节的人,自己以后的生存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狭窄,社会交际圈也会变得越来越小。
但显然,李子通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如果谁让自己受气,他就让谁咽气。
可能是因为这种做人方法太得罪人,后来居然让这个三好良民居然也走上了造反这条不归路。
李子通背井离乡来到长白山,来到自己心驰神往的造反圣地,看着这满山的苍松翠柏,心中不禁浮想出一段话。
总有一天,我也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
李子通此次前来投奔左才相,并没有带任何东西,只是空有一身力气,想要找个地方施展一下。
左才相也正是看中了李子通这一点,所以直接跳过笔试造反部队也没有笔试这么一说,当即给李子通安排面试。
左才相看中李子通的武力,李子通则看中了左才相在长白上干起来的家业。
既然是一个想要成点气候的造反集团,那就必须具备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画大饼!
左才相给李子通说了自己的造反规划,什么五年上市,成为大隋数一数二的造反大公司,再比如说一年之后给你转正,升职加薪之类的话。
此刻的李子通对于左才相画的大饼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他也确实是很憧憬这样的美好生活。
所以在加入左才相的造反部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子通干的很卖力。美丽eili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