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迎来了两位能力出众的猛人。一个叫单雄信,一个叫徐世勣。
单雄信,曹州济阴人位于今山东菏泽市曹县,算起来,从小习武,不说刀枪剑戟样样精通,至少也是耍的有模有样。小的时候,单雄信的父亲就曾经在家里给他种了一棵枣树。
倒不是单雄信喜欢吃枣,而是他的父亲想要在他成年的时候,用这根枣树的树干给单雄信打造一把马槊。
马槊,是南北朝自隋唐时期比较盛行但是使用比较冷门的一种骑兵重型武器,唐朝的时候,马槊基本上是用来克制突厥骑兵的制胜法宝,马槊的冲刺能力比较惊人,基本上在冲击力和惯性的影响下,马槊的刺杀能力远胜于长枪。
虽然马槊的威力惊人,但是马槊的制造方法也比较麻烦,据史料记载,打造一把耐用的马槊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光打造一杆槊杆,就要三四年的时间,而且要求必须是能达到刀砍不断的地步,不然的话,这样的槊杆是不算合格的。
槊杆不坚固,就无法带动几十斤的铁头,南北朝时候的南梁的大将羊侃就有一根百斤重的大槊,羊侃却耍的是虎虎生风。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武将都适合使用马槊,要想使用这种超重的武器,基本上没点体力还真不够格,所以在历史上,能使用马槊的武将几乎寥寥无几。
马槊使用不仅耗费体力,而且还很容易伤到自己,因为这种武器操作不便,很容易让武将在挥舞的过程中,因为巨大的惯性和冲击力导致胳膊脱臼,就更别说像尉迟恭那样可以在马上夺下敌方的马槊这种更加有难度的动作了。
单雄信在成年之后,他的父亲把院子里种的这颗和单雄信年龄差不多的枣树伐倒,特别给单雄信做了一柄大马槊,单雄信特别喜欢父亲给他打造的这把巨型兵器,因此,特别给这柄白森森的兵器取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字。
寒骨白。
单雄信拿着这把父亲打造的兵器,组织了一批同郡的少年,直奔瓦岗而去。
另一位名人徐世勣,在之前窦建德的传记中就已经有过一些介绍,只是徐世勣年少的经历大家却并不太熟知。
徐世勣,曹州离狐人位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在他们当地,徐世勣家是典型的土豪家庭,非常有钱。
不过虽然有钱,但徐世勣却不甘心于过富家公子的生活,当他听说翟让在瓦岗举起义旗反抗大隋之后,徐世勣决定,带一批人去投奔翟让。
翟让看到单雄信和徐世勣都来投奔自己之后,心中当然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的造反势力以后又可以扩大了。
可是脑子灵活的徐世勣的却给翟让提了一个建议。
不要杀熟!!!
徐世勣觉得,大家都是东郡人,如果造反抢劫的话,抢这里实在是有点太得罪人,毕竟大家都是同乡,互相都认识,倒不如去抢别的地方比较划算。
翟让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既然想要拉拢同郡的人马,那就肯定不能够干杀熟这种事情,不然以后还怎么做人。
那既然不能抢东郡,那该抢哪里比较合适呢?或者准确的说,抢哪里才能够快速发家致富呢?
荥阳,梁郡。
原因很简单,这几个地方是汴河流经的地方,商旅客运非常的发达,基本上南来北往的做买卖的人都会途径这里,所以,搞河运抢劫可以让自己的快速发家致富。
翟让同意了徐世勣的建议,决定带着人马直奔这两个地方去抢劫。
徐世勣的眼光还是看的比较长远的,多亏翟让听从了他的建议,不然翟让的瓦岗也不可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在搞起了这种“挣快钱”的手段之后,翟让瓦岗的人马很快便发展到了上万人。
家业打了,来投奔的人也就多了,而且保不齐里面也会掺杂一些有其他想法的人。
比如说新来应聘的李密。
李密,字玄邃,小名法主,辽东襄平人位于今辽宁辽阳市。
李密祖上的家庭还是特别的显赫,他的曾祖就是西魏大名鼎鼎的八大柱国之一的李弼,他爷爷是北周的邢国公,他的爸爸是隋朝的上柱国,蒲山郡公。
一家子混的都比较牛,唯独到了李密这一代,有点混不下去了。
也不是说家道中落混不下去了,而是李密这个人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李密成年之后,世袭了父亲的蒲山郡公爵位,继续过着富二代的生活,可是从小就胸怀大志的李密却并不满足于过一辈子的安乐生活。
更何况,当时隋朝的天下已经开始有了动乱的迹象。
所以,李密不甘心于这样的富贵生活,他决定要冒险搏一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