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隋—李密传(十)(1 / 2)败寇列传首页

收降了一大批优质的战斗猛人,李密接下来的工作便是考虑如何进攻回洛仓,因为目前对于瓦岗来说,粮食仍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六月十四日,李密派遣总管孟让和裴仁基率领两万多人前去进攻回洛仓的东面,并且一举将回洛仓的天津桥烧掉,断绝了隋军的进兵通道。

与此同时,孟让和裴仁基还率兵进入洛阳,大肆掳掠城里面的百姓,不论男女,全都俘虏回瓦岗去。

如果说孟让是盗匪出身,搞这种劫掠百姓的买卖倒是并不稀奇,可裴仁基不同,他之前好歹是朝廷命官,再怎么着也受过高等教育,按理说,这种劫掠百姓的买卖,他是肯定不会愿意干的。

可事实上,裴仁基不仅愿意干,而且还干的比谁都起劲。

能把一个高素质的人逼到这种份上,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出隋炀帝的昏庸和国家的腐败。

回洛仓的失陷,不仅对隋军的后勤储备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对洛阳有着非常大的威胁。

为了洛阳,更是为了的乌纱帽,所以东都的官员积极组织兵力前去阻击孟让和裴仁基的人马,并且在强大的求生欲望驱使之下,将孟让和裴仁基的人马杀的是片甲不留,落荒而逃,只好退守到鞏县,而回洛仓也得以再度回到隋军的手中。

在这场东都保卫战中,洛阳的守备兵力还弄死了李密的左司马杨德方,让李密损失了一条有力的臂膀。

事实证明,兔子逼急了真的是会咬人的,而且还咬的特别的狠。

李密眼见东都的守备如此顽强,当即决定带三万人马前去攻打。

当东都的守军听闻瓦岗贼首李密带兵前来亲自攻城,当时驻防在东都的将军段达,虎贲郎将高毗,刘长林等人便集结了一支七万人的队伍赶赴故城前去阻击李密。

结果两军交手,李密率军一举在故城重创了东都的守军,报了这一箭之仇,顺带还抢回了回洛仓的控制权。

虽然被李密重创,但是东都的常备兵力尚有二十多万,想要一口气吃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能够给回洛仓解围,李密是昼夜不停的进攻东都的守备军队,而东都的守备兵力也因为李密的瓦岗军一直不走,所以也是昼夜不停的盯防,甚至连战甲都不敢脱下来。

李密见这二十多万的兵力精力如此集中,便决定该主动进攻为间接进攻,他先是带兵进攻偃师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偃师市和金墉城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东面,企图打通这两个突破口。

只可惜,这两个地方的防守同样也很难搞定,李密带着人马和当地的守军僵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没有能够拿下。

终于,在六月十六日这天,李密决定退防洛口,以保存有生的战斗力量。

东都的危机算是暂时解除了,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吃饭的问题。

面对瓦岗军接二连三的进攻,东都的军队早就已经疲敝不堪了,而且由于回洛仓等几个重要的粮仓被瓦岗霸占,更进一步让东都的守备兵力失去了粮食来源,一时之间,东都陷入了严重的粮荒。

而比较搞笑的一个事实是,东都虽然缺少粮食,但是城里的布匹却是堆积如山,比粮食还多,城里的守军甚至直接拿布匹捆起来去井里打水,更夸张的还有直接拿布匹代替木材去生火做饭的。

坐镇东都的越王杨侗眼见东都形势紧迫,当即派人偷袭了几次回洛仓,硬是从瓦岗军手里抢来了点粮食,然后直接派人运回东都,以解燃眉之急。

除了保证东都士卒的吃饭问题以外,为了防备李密的瓦岗军偷袭,杨侗还派人设立九座大营,分别派五千人屯扎丰都市,五千人屯扎上春门,五千人屯扎北邙山,形成首尾呼应的态势。

作为坐镇东都的核心人物,杨侗并不愿意低头直接向瓦岗示弱,也不愿辜负隋炀帝对自己的嘱托,所以,就算是再苦再累,浪费再多的人马,也要死守东都,以确保在隋炀帝回来之前,东都能够不落入敌手。

李密在经历了几次的进攻之后,也发现东都并不是一个容易拿下的城市,毕竟作为隋朝的王都,东都的地位是其他城市不能够比拟的,而想要拿下东都,就必须要想其他的办法出来。

既然光靠进攻无法夺下东都,倒不如做做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工作来的更加实际一点。

李密当即让自己的记室祖君彦书写檄文,然后传檄到占领的各个郡县,好让更多的百姓加入到反隋的行列中来。

祖君彦不亏是业务宣传的高手,在书写檄文方面,更是能够抓住要点和痛点,并且结合自身的遭遇,历数了隋炀帝十条大罪。

第一条,弑父失德,把隋炀帝如何鸩杀隋文帝和祸乱天下写的是洋洋洒洒,丝毫不落。

第二条,背弃人伦,历数隋炀帝霸占自己妹妹和父亲妃嫔的恶行,并且还痛骂隋炀帝“无复纲纪”。

第三条,荒湎酒色,历数隋炀帝声色犬马,致使朝政昏暗,国家腐败。

第四条,大兴土木,这一条中,祖君彦借用周易的上栋下宇论典,并且还引用秦朝兴建阿房宫致使国家覆亡的教训来警告隋炀帝的暴行。

第五条,奢靡浪费,历数隋炀帝对百姓的薄待,致使“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

第六条,大讲排场,历数了隋炀帝奢靡无度,铺张浪费的无边巡游,致使百姓黎庶横尸于蔽野,积怨谩骂盖过于山川。爱薇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