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被李密挫败,王世充显得有点怒不可遏,他开始把这一切的责任归罪于人马少于李密。
于是王世充开始给身在东都的越王杨侗写信,祈求他能够多派点人马过来。
在收到了王世充发来的牢骚奏表之后,杨侗当即派使者前去慰问王世充,并答应王世充的要求,给他带去了七万多人马。
也许是报仇心切,也许是急于立功,王世充在洛水之北和李密的部队打了一场胜仗,尝到了点胜利的甜头。
可是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事情就没有王世充想象的那样顺利了。
李密还是依旧很强大,在洛水之北的第二次交锋之中,王世充由于轻敌大意,被李密教做了人。
这一场比前两次还要惨,王世充仅仅能够独自逃出来。
如果前两次算是奇耻大辱的话,那么这一次对于王世充来说,真的就是没脸见人了。
于是,再度被打脸的王世充打死也不想回东都了,因为实在是没脸回去向杨侗交代。
可是杨侗也不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对于王世充的失败,他并没有看在眼里,在他看来,东都现在正是手头紧的时候,无论是士气还是储备,都不如瓦岗,王世充的部队打了败仗,一点都不丢人。
为了让王世充回来复命,杨侗当即派使者前去劝说王世充,期望他能够放下心中的芥蒂,安心回来休整。
同时,杨侗还给王世充送去了金帛和美女,以期王世充能够感恩戴德,赶紧回来。
当王世充在看到杨侗给的东西之后,心中也是有点感动,可是毕竟吃了败仗,只要是个要点脸的人,都不好意思回去复命。
因此,王世充虽然表面答应了杨侗想要回去的请求,实际上确实收拢残兵直奔含嘉而去,龟缩起来,打死也不出去。
王世充的怯战,让李密变得放肆起来,在借助得胜势头的影响下,李密进据金墉,并且为了安稳当地的民心,李密组织兵力开始修缮金墉城内的房屋,并且时不时还在城里面搞一些“大动作”。
具体就是,经常叫一帮子人在城里面组建锣鼓队,铛铛的在城里面敲鼓。
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让不远的东都能够听到。
所以,奔着这个目的,城里面的动静被李密闹的是震天响,基本上都快赶上过年的节奏了。
在李密这没日没夜的折腾之下,金墉城的老百姓纷纷选择加入瓦岗,以图来共同对付朝廷。
短短几天,李密就在金墉凑齐了一支三十多万的人马。
这样的效率,也就李密这种鬼才能够想的出来。
凑齐了人马之后,李密开始在邙山附近搞小动作,并且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在邙山北面将这支三十多万的人马屯扎了下来。
这支部队的目标很明确!
东都南面的上春门。
这个消息可以算是个爆炸性的,对于东都的留守官员来说,此次李密来势汹汹,如此阵势,如果不积极做好准备,东都随时可能会被夷为平地。
东都再一次被李密围困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而这一次和之前完全不同,李密此次的实力已经远非前几次可比。、
到底东都该怎么办?是束手待毙,还是负隅顽抗?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戊寅正月十九,终于给出了答案。
留守的越王杨侗派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也就后来的户部,在隋朝的三生六部里面名称沿用汉代的民曹制度用来管理百姓韦津带兵出战李密的三十万大军。
可能接下来连杨侗也想不到的是,段达居然会发挥拖后腿的作用。
段达在来到上春门之后,也是积极备战,准备要和李密的部队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守城战,可是他在看了城外的李密如蝗的军队之后,开始渐渐动摇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他先是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上春门,直接跑回了东都内城。
临阵逃脱,这属于是失职行为,就算是放到现在处理的话,也比死刑好不到哪里去。
段达这一跑,可是让上春门的守军有点坐不住了,主帅都跑了,自己还抵抗个屁啊。
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吧!
在段达这种逃命精神的“感召”之下,上春门的守军开始纷纷撤退,而城外的李密却看中了这个破绽,一举挥军猛攻上春门。悠悠书盟uu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