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隋—刘武周传(三)(1 / 2)败寇列传首页

大凡这些太过于相信自己人的割据人物,往往最后的下场都是背叛或者被杀,反正基本上没有一个能落下好下场的,如果有,那也只是侥幸。

可既然是搞造反起家,首先就得争得身边亲戚朋友的同意和响应才能搞起来,而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来投奔自己,自己又没有辨别忠诚度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思来想去,还是这些亲戚朋友比较能够靠得住。

当了皇帝的刘武周,决定要先拿陈孝意的雁门开开刀,于是他率大军围困雁门郡,好好收拾一下陈孝意。

陈孝意面对如山而来的叛军,他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据城守战,准备以逸待劳,耗死刘武周的人马。

陈孝意很有头脑,对于数倍于自己的敌军,他没有选择莽撞的轻易出战,而是等到刘武周人马疲惫和暂时撤退的时机,打开城门,出去搞突袭。

一连好多次,刘武周的人马都吃了陈孝意偷袭的亏。

连番被偷袭,不仅没有让刘武周的人马丧失斗志,反而更加激起了他们的怒火,大军源源不断输送到雁门,众人心中都打定了个主意,哪怕损失再多人马,也要拿下雁门,杀了陈孝意。

若说陈孝意不紧张,也是不对的,毕竟叛军的人马越来越多,自己只是守着个越来越空的城池耗时间,人马也终究有打完的一天,倒不如赶紧想想办法,找皇帝借点兵来,这才是正事。

一本正经的陈孝意特地写了一封求援的书信,然后派使者偷偷跑到江都去送信,期望还没有昏到家的隋炀帝能出兵救救急。

可是结果还是令陈孝意失望了,且不说路途遥远,单就半路上的造反势力阻拦,这书信也无法安全送到隋炀帝的身边。

很快他便收到了一个消息,送书信的使者丢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的陈孝意算是彻底绝望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忠心效忠的朝廷,居然也会有抛弃自己的一天,这究竟是自己错了,还是朝廷错了?

但此刻,他没有时间去感慨,他需要组织兵力,继续与刘武周的叛军相持,可城中兵力越来越少,粮食储备也基本已经到底,如何能保住雁门,这就得看天意了。

一生忠君爱民的陈孝意并不打算死心,还要做殊死一搏。他在城中和仅剩的士卒做了最后的动员,并发誓,要战死在雁门,表明自己的气节。

众人也是被陈孝意的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和他一起守住雁门,可最终的结局大家似乎早就已经知道了。

陈孝意的内心是无比痛苦的,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存放有皇帝诏命的库房去看看,然后痛哭一番,而跟随在他左右的官吏,无不受他这种不能报国杀贼的苦衷而跟着一起痛哭。

在雁门被围困了一百多天之后,弹尽粮绝的雁门终于有人撑不下去了。

身为陈孝意的校尉,张伦可能也是害怕最终城破之后被杀,出于自保的原因,他还是下手杀了陈孝意,然后献出了雁门,投降了刘武周。

在大是大非面前,最是考验一个人的忠诚和勇气,挺的过去,就是英雄,挺不过去,就是狗熊。

可往往一般的人,都挺不过去!

当时刘武周攻克雁门之后,来自太原的李渊却在这个时候,给刘武周出起了难题。

原因是因为汾阳宫作为皇帝的离宫在都城之外修建的用来永久居住的宫殿被叛贼刘武周占领,李渊出于“忠君爱国”的思想,要替皇帝出这口恶气。王仁恭当年和李渊一起在马邑阻击过突厥,王仁恭被杀,汾阳宫被占,隋炀帝当时下令要押李渊来江都问罪

说是这么说,可是李渊做的就和说的有点不一样了。

他分别让自己的亲信刘文静,长孙顺德,还有儿子李世民外出募兵,表面上是召集兵力对付刘武周,实际上却是害怕刘武周率军来侵犯他的领地。

不仅如此,李渊还秘密诏命自己的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从河东和长安赶赴回来,目的也是为了之后的起兵做打算。

一个刘武周,让李渊像一只被逼急了的兔子,开始要干出咬人的事情来了。

刘武周此刻并没有打算要和李渊直接正面抗衡,因为他觉得此刻的李渊算不上是自己的对手。

直到他在收编了一个人之后,他的这个想法才有所改变。

他收编的这个人名叫宋金刚,原先是易州的起义军首领,后来被窦建德击败之后,率领部队投奔了刘武周。

刘武周也知道宋金刚的大名,为了留住这个人才,刘武周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封宋金刚为宋王,而且还要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宋金刚当老婆。652文学网65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