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昨晚睡觉,梦到有个老爷爷说他是我的祖爷爷,好像是叫诸葛丰,孩儿不明白什么是祖爷爷才问问父亲。”诸葛亮故作天真地说道。
只见诸葛亮话音刚落,大家都呆状若鹅。
好半晌,反应过来的诸葛珪又急着追问,说:“那老爷爷有说什么别的话么?”
“他说他以前当了好大的官,当过司隶校尉,还当过光禄大夫,说什么儿孙一代不如一代,让我和大兄要好好努力,争取将家族发扬光大。”诸葛亮摸了摸头,故作不解地说道。
闻言,诸葛珪一脸激动,转过身朝着东面,向琅琊故乡拜了三拜,接着又叹了口气,说:“子孙无能,累先祖蒙羞,今日先祖托梦小儿,往后必将以复兴家族,壮大门楣为己任,时刻不敢忘也。”
说罢,诸葛珪陷了沉思,大概是在想如何才能将家族发扬光大,让诸葛氏一门闻名天下,诸葛珪时而紧蹙眉头,摇头否定;时而双眼飘忽,难以决定;时而轻移脚步,漫无目的。
良久,似乎没能梳理出个什么章概,理清个什么头绪。
也是,如今这世道,宦官把持朝政,外戚擅弄专权,哪里还有什么康庄大道,想要扬名天下,壮大家族,谈何容易。
更何况,如今大汉朝士族何止千万,望族更是不胜其数。
且奈何,诸葛珪偏偏又是个不善于钻营取巧之辈,此事便变得难上加难。
久思不得益,一时不得解。
诸葛珪突然脑光一灵,竟是又问起了诸葛亮:“亮儿,那老爷爷可有说让你如何努力或者说让你怎么做?”
诸葛珪眼光炯炯,一脸期待。
“孩子不是很明白,那老爷爷说让我多读书,还说多想想刘氏何以兴大汉,袁氏何以四世三公,门生故旧,桃李满园。”诸葛亮忍不住又出言指点了一下。
刘氏何以兴大汉。
袁氏何以四世三公,门生故旧,桃李满园。
仿佛通过了老师的讲解,得到了解答难题的关键。诸葛珪嘴里开始念念叨叨,来来回回就那二句话,好像反复地诉说,能加深理解,得到蕴含的全部意义。
最终,诸葛珪还是没能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大汉会在刘氏的手中发扬光大,哪怕是现在宦官当道、外戚弄权,导致朝纲不振,大汉还是那个大汉,依旧政通人和。又是为什么袁氏会那么幸运,一个袁公退下来了,不久的将来又会出现另一个袁公,四世三公何其难得,更何况天下门生、官吏,谁不想与袁氏攀上些关系,谁不想拜入袁氏的门下。
这二个谜团一般的问题,就像横在振兴家族道路上的鸿沟,难以跨越;就像阻挡开疆拓土蓝图上的山峰,高不可攀。
这令诸葛珪焦躁不已,在院子里急得转来转去。
直到最后,心神交瘁,疲惫不堪的诸葛珪只好无力地放弃了,好像为自己开脱似的,自言自语地劝慰自己:“罢了,罢了,以我的天资,如何能参悟得了这其中之奥秘。想必这里面错综复杂,因果循环,非一般常人所能理解,非一时思虑便能想透。”
抛开心中的烦闷,诸葛珪像脱下了枷锁一样,又变得轻松欢快起来了。
诸葛珪抬头看了看院子里的余辉,又看了看诸葛亮,轻声说道:“先祖托梦亮儿,料来我诸葛一氏当兴,亮儿便是天选之人。属于我们的年代终将会过去,未来是属于亮儿他们的,我只要为亮儿他们铺好最开始的路便够了。”
听到这里,诸葛亮知道今天所做的已经足够多了,改变需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要像春雨一样涧物无声,慢慢生长。
诸葛亮沉沉地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