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天之中,工具人批文件的时间。
杨承佑拿起一份材料粗略的看了眼,还没说什么。
却听骆岩催促说:“请您快点批阅吧,我急着给下面的人呢。”
杨承佑听了,有些不满:“这些都是给我批阅同意。凭什么不让我看一眼,拿起笔就签字呢。”
“我说过了您刚来,又没有在管理岗位待过。管理经验不足,我也是出于一片好心。”骆岩礼貌的微笑着说,“希望您能体会我的辛苦,快一点签字。”
杨承佑觉得不放心,说道:“我是主管,那么我应该知道里面的内容。如果你不肯的话,那我就不在上面签字。”
“我真的是为您好。”骆岩在强调一遍,“您毕竟没在管理岗位待过……”
杨承佑抢话说:“胡说。我可在支行里担任过主管经理,下面管着几十号人。”
骆岩毫不客气揭穿杨承佑:“您只担任了一段时间而已,何况有许树生帮您。再者说,您手下的人最多只有五十个,这里可是好几百呢。”
“我不管,我就要过目全部的资料再签字。”杨承佑难得硬气起来。
“您真的要全部看清楚?”骆岩确认了一遍。
杨承佑仔细想了想,认为自己的话没有任何毛病,点头说是。
“稍等。”骆岩二话不说的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骆岩抱着一个小箱子进来了:“这里面是从今年开始到现在,所有未签字和将来需要签字,已经签字的文件请您过目。”打开箱子给杨承佑看,里面全是纸质版本的文件。
杨承佑大吃一惊。
他没想到这个部门居然有这么多的文件,还以为只是一些报表而已。这就是他对自己公司的不了解所导致的判断失误。
当初把很多内容从后勤管理部门分离出去,就是因为后勤管理部门人员太多,很难协调到位。就算是这样,整个部门依旧有几百人的规模。维持这么多的人,也是为了能够做好整个总部大厦几千人的基础服务。
因为基础服务,恰恰是给公司员工最直观感受的地方。
对峙不到三分钟,杨承佑选择了妥协。把骆岩给他的文件,不问情由的签了。留下了箱子,等下班之后,抱着箱子回去细看。
林氏集团有一个大型的停车场,分为上下两层。杨承佑的车停在第二层,还是那辆老爷车。
杨承佑一手抱着小箱子,一手去开车门。开了半天车门,竟然打不开。
“这什么世道,连车都和我作对。”杨承佑啐了一口,心里想着是该听宋晨凝的劝告,换一辆新车了。
这时,一辆大红色的豪车停在了杨承佑的车前。车门被打开,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承佑你愣着干嘛,还不上车!”
杨承佑仔细一看,竟然是林晓寒。再看她的车,发现比以前的车豪华多了。继续楞下去,一时不能适应她的改变。
“再不上车,我可要下车拉人咯。”林晓寒打趣说。
杨承佑这才抱着箱子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