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涉险(1 / 2)记者锋芒首页

题记:一切似乎都偏离了自己的“设计”,本想弄住一个假出租车司机,然后按照自己规划相互推搡几下,就可以写“本报记者再次被打”的稿子。但谁也没想到,开假出租车的是余光头,中途还拉上了“黄毛”,就连保护他的小宋都有些不知如何。

电话响,小宋就从沙发上蹦起来:出发吧。李首席,我们所长交代了,必须在我们所的管辖范围,是在火车站附近发现假出租车了吗?

李锋芒笑了笑:咱们先去南环路,然后上这假出租车,就说去火车站,就进入你们的管辖范围了,上官所长说这样行不行?

本来是开玩笑的调侃,但小宋认真的点了点头:所长说这样也行,还交代我随时跟值班同事联系。

“百无一失,”李锋芒说你们所长真细心,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无框眼镜戴上,然后捂上口罩,小宋有些不解,李锋芒苦笑一声说我太有名了,尤其是近期又是报纸又是电视露脸,都也认识,避免打草惊蛇吧。

下楼,细雨仍旧绵绵,报社院子里的几棵梧桐树枝繁叶茂,雨水在梧桐树叶上寄存,然后滚成一大滴,啪啦掉落。老石借来的一辆货车就停在一棵梧桐树下,雨滴在车厢上更是响亮,看表已经凌晨两点,背后的采编大楼很多窗户都亮着,已经是编辑们最忙的时候,李锋芒拉开车门:出发。

车到南环街,李锋芒给马明自打电话,他说王师傅拉了个客人走了,打车的着急赶火车。问他在哪儿,说自己在天桥下面避雨抓拍,那三辆假出租车都拉着人走了,王师傅说这儿附近应该有个停车场,或者他们这些司机就在这边住,估计一会儿就回来了。

李锋芒扭头对老石说去天桥那边,然后问马明自你的照片可以了吗?马明自说可以了,乘客上车的照片都有。

到天桥,李锋芒跟小宋下车,让马明自上车:你就在车上坐着吧,这雨看着就密了,也不带把伞,看你都淋湿了。马明自小心把相机放下,伸手抹了一下头发上的水珠:没事的,李首席,相机不被淋到就好。要不您先看下照片,不行我就再拍。

笑了笑说不看了,你的摄影水平没问题,就在车上坐着吧,我跟小宋去“打车”了。

老石将车缓缓开到便道,熄火熄灯,李锋芒跟小宋走到一个路口站住,雨打在伞上唰唰作响,脚下已经有些小水洼,不由就想起那个山体滑坡的夜晚,只是南环街上静悄悄,一行路灯伸向雨雾,一圈圈的红到远方,间或有一辆车开过,泊油路上的水溅起来,更觉着静。

小宋警惕地看着周围,李锋芒觉着俩人站着有些硬,就笑着问小宋:在部队出过夜勤吗?

小宋说当然,李首席放心,我不紧张,在部队我参加全军比武拿过前三名,所以转干,一两个小毛贼不在话下。李首席,我是搞不明白,他们这些跑假出租车的为何铤而走险,好好包一辆真出租车稳稳当当不好?

摇摇头,李锋芒说这不是铤而走险,这是好吃懒做,我去过河左省的机动车拆解厂,三五千块就能买一辆还能跑的报废出租车,弄回来,不用交管理费,跑多少都是自己的。我给他们算过账,在疯狂时期,肆无忌惮的全天跑,每辆车的日收入五百左右,去了一百块的油钱,一周左右回本,然后一个月赚一万多。

小宋说跑真出租车能赚多少?李锋芒说我跟王师傅聊过,就是咱们的“内线”,跑真出租车的,每个月赚两三千,因为管理费,包车费,修理费等等都得出。

“有时候账不是这样算的,”李锋芒说假出租车本来就是违法,随意拼车,乱绕路线,乘客安全得不得一点保证,报废车就是因为容易出事才强制拆解,这些不法之徒层层勾结利用,又上了路。如果出了车祸,假出租车司机跑了,车不值钱,乘客的利益没有保证。国家有国家的规定,任何事情不能投机取巧,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严格规范。

正聊天,一辆出租车由远而近,李锋芒辨认了下,摆摆手低声对小宋说这是真出租车。

又过来会儿,看表已经凌晨三点多,小宋打个哈欠说今天不出来了吧,李锋芒伸手拉了他胳膊一下,一辆假出租车已经停到跟前,李锋芒上前,小宋说:我坐前面吧,你路又不熟。

不争辩,想小宋是领了任务保护我,由他,就拉开后门上车。

车启动往前,李锋芒看着司机的大光头心里一震,再看侧脸,确定了余光头。小宋看过通缉令,也基本辨认出这个人。两个人心理素质都也过关,没有任何表现出的异常,判若无人般。站久了,有些腰困,俩人都靠到座位上,李锋芒已经在想怎么抓住这个余光头,伸胳膊搂着他脖子最好。

余光头问去哪儿,小宋笑了下说火车站,麻烦师傅快点,我们赶火车,这地方半天也打不上车。

“不去,你俩下车吧,”余光头要停车,小宋有些急了:为啥不去!你们出租车还能拒载?我打客运办电话投诉你!

李锋芒假装咳嗽了两声,然后说:师傅,帮帮忙吧,这雨下这么大,我感冒发烧,又得赶火车,可以多给几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