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六章 烛影(1 / 2)记者锋芒首页

题记:有些人活着就是寂寞的,因为不管多少人关爱,没有父母最根本的亲情就会是这样。李锋芒静静听着故事,听这个山村女教师的故事,无形中牵动了自己某一块不想回忆的地方,逐渐也长出孤独的树。

李锋芒明白,这样的采访是不能多问的,就像问登山者为何去登山,登山者就简单一句:因为山在哪儿。

这就是答案,不要说征服,不要说人生,不要说付出,不要说情操,其实根本就说不出缘由,就是喜欢这样做,就是爱攀登的过程,所以就去做了不提问,自己讲自己的故事,然后提炼出高度,这便是此次采访的方法。

松涛叹口气: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我没啥说的往事,生于斯长于斯也会死于斯。

李锋芒知道这首词,笑了笑说不想说可以不说,松涛兄,你说的“烛影摇红”本意是痴情女子怀念故人,你这娇妻在眼前,怎能话凄凉?我很羡慕你们的生活,安静、祥和、惬意,人往前走,三十而立,好日子在后头呢。

松涛笑:李老师见笑,我老婆说吧,我这人简单。

周晓红端起丈夫跟前的酒碗喝了一大口,我说就我说。出校门右拐直走下山,便能看到我家就是我娘家。在这里我读完小学,当时教我的秦老师现在基本在乡里,他差一年就该退休。他年岁大了,上来一次得走走歇歇一天,本来县里教育局规定,他没退休不能离校,但春恩心眼好,说秦老师辛苦一辈子,没什么事情就不要跑了。好像这个学校一直就是一个老师,语文、数学、政治、体育老师一肩挑。

李锋芒看了一眼沐春恩,她专心听周晓红讲,眼泪已经褪去,嘴角上翘,恢复了她习惯的微笑。松涛端起酒碗敬李锋芒,俩人把剩下的半碗酒喝了,随即各自夹口凉菜。

周晓红继续讲:我在这里读完小学,那时候学生比这时候多,我记得我们一届有九个孩子,全校有四五十个孩子。我是那届学生里唯一一个去乡里读初中的,后来侥幸考上了师范我是春恩的师姐。我那时候考上师范还回来算稀罕货,所以毕业后分配回来就在我们乡里小学教语文。再后来,再后来就遇到了松涛,而后成家,李老师说的对,日子清贫但很热火,我们俩志同道合都喜欢文学,每个月的钱大多都买书订报了。对了,春恩,我给你带了一些报纸杂志。

沐春恩伸手握住周晓红的手:“谢谢师姐,你跟姐夫真幸福,这样的日子真好。”

周晓红有些脸红:“就是过日子罢了。对了,春恩,最近去乡里告诉我,中学分配来一个单身老师,我看了,小伙子不错,你见见。”

沐春恩羞红了脸,摆摆手说师姐今天不说这个,然后坐直身子:“难得这样的夜晚。刚才李记者的唢呐吹得太好了,我的眼泪都出来了,说起来欣赏音乐会这样的事情我从没有过,而李记者专门从省城赶过来,翻山越岭还带着唢呐,太感谢了。”

“这里不通电,师范毕业有个半导体带来了,啥也收不到,后来也不知道扔哪了。”

李锋芒点点头,摆摆手,心里说能熬住这个的年轻人真不多,但没有插话打断她。

春恩神情随即转入压抑:“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谁,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他们生下我而后就把我放在一个医院门口。我不知道他们是因为太穷养不起?还是因为生下我后发现是腭裂就是兔唇难看?或者粗心把我给丢了。”

听到这里,李锋芒低头拿起烟,强忍着不去看沐春恩的脸,怕她多心。而后抽出两支,递给松涛一支,再打着打火机伸过去。

周晓红咬牙切齿:“这样的父母该拉出去埋了,有能力生没能力养这是干嘛?师妹,明天下课后去我娘家,今年在我家过年,以后你就是我亲妹妹了,我父母就是你父母。”

春恩摇摇头,再点头,先是道谢而后说出一番话:“父亲给我生命,母亲怀胎十月生下我,已经是最大的恩德了,我从来没有恨过他们。我只是想如果老天爷给我一次机会见见,就一次,我知道他们的摸样,而后磕几个头感谢他们的生育之恩就满足了。”

李锋芒抽着烟,不由就想起自己的母亲,五六年不见了,她怎么样了?她也是怀胎十月生的自己,可是怨恨总也挥之不去,是自己错了吗?内心的震荡让他不由就咳了几声,沐春恩停下来,他赶紧摆手“你继续,我没事。”

对这位姑娘佩服极了,松涛也是频频点头。

沐春恩继续着自己的诉说,淡淡的,真没有一丝埋怨,反而有很多感恩的情绪:“一位清洁工奶奶发现了我,当时已经奄奄一息,奶奶随即抱着我跑进了医院,县医院的阿姨们二话不说就把我抱进抢救室。在医院呆了三天,我奇迹般地活了过来。那位奶奶每天都来看一眼,她家里很穷,当听说我抢救了过来,仍旧给我买了奶瓶等用品。我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医生妈妈护士姐姐天天把我当宝贝,到我去社会福利院的时候,她们都哭了,凑钱给我买了很多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