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彰阿自然乐不可支,当场拍板儿了事情,说一定和道光皇帝说,出兵“剿匪”,然后急不可耐地搂着洋妞儿进屋了……
第二天,穆彰阿的说辞又有了改变:“皇上,事情还远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这伙儿人杀死了上百的英国兵,还残忍地杀害了英军队长查理,两广英国总领事的弟弟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当地的恐慌,再不出兵镇压,大有蔓延之势,那时再想剿灭,可就难上加难啊!为周全起见,臣恳请派遣观察大臣到虎门调查,然后迅速上报!”
估计僧格林沁也得到了好处,他比穆彰阿还急,直接说道:“皇上,这些恐怕不是乱传的谣言,看来这些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臣建议立即出兵!倘若等观察大臣到虎门,再返回,他们的羽翼已成,更难剿灭啊!因此臣请领带兵平叛!”
两个人一唱一和,别的大臣不敢说话了,谁也不愿意出头,搅合这么一个无所谓的局。
道光皇帝陷入了沉思。
良久,他才下旨:“僧格林沁,朕准你调两广精兵五千前去平叛记住,一定要让当地百姓知道,我大清国泰民安,强盗是不会猖狂起来的!”
“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僧格林沁跪地接旨。
他为什么这么愿意领兵出征?还不是军饷、好处多多吗!还有,更重要的是,名义上他僧格林沁领兵出征,实际上根本就不用动身,只是派几个亲信出去,调动地方上的军队胡乱打一阵乱臣贼子能有多大能耐?不过几个鱼跃掀些风浪罢了挥军凯旋之日,功劳还不都是他自己的?
但僧格林沁能位极人臣,还是有较高的实力和水平,他请道光皇帝别大张旗鼓地位军队送行,以免打草惊蛇而是暗地里带着亲信离开了京城。
出了京城,他就住进了客栈,写下两封亲笔信,一封给两广总督邓廷桢,另一封信写给了镇守西疆的林忠,并且这两封信的内容完全不同。
他嘱咐邓廷桢道:“日前两广境内洋兵遭袭,死者百有八十朝廷震怒,责令在下带兵围剿乱匪并维持地方平安,不才以为邓公身为两广总督,自有主张,还请阁下以境内之兵平乱,以报朝廷!”
而写给林忠的信却是这样的:“两广所辖地界屡生匪患,邓廷桢大人应对洋人分心乏力,特命林忠带兵赴虎门,消灭当地乱贼以保平安,以报朝廷!”
他告诉邓廷桢直接剿灭这伙儿“匪患”,却告诉林忠,说邓廷桢分心乏力,可谓用心良苦之极。
但僧格林沁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他光顾看到自己的位置高,并没有认真分析邓廷桢和林忠。
邓廷桢确实难以分心,因为他一方面在紧张地进行战备,林则徐硝烟后,英国人的侵略之意渐渐表露出来另一方面他正想收纳消灭洋兵的这伙儿人,这些人绝对不一般,能令外界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全歼战斗力、反应能力超强的二百洋兵,他自信自己都做不到。
林忠时刻关注着虎门的局势,消灭这二百洋兵的消息,他比朝廷知道的早,因为陈平是他最信任的人,这一点连刘青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