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让李明很尴尬,他好奇的看了看地上的纸,上面写着:父子二人研发新技术,如今家财两空,但技术有进展,现求200万资金链供应。事成之后,给予百分之20的股份作为报答。
什么研发新技术,又搞股份报答的。
换做旁人,可能认为这家伙就是个疯子,断手断脚的乞丐,竟然摆出一张纸就要200万。如果这样都能有人给他钱的话,那大家都来当乞丐了,谁也不用搬砖了。
李明也是想离开,但这个时候,那乞丐却说话了:“能帮我买三个包子和一瓶水吗,我就不折腾了。”
说着话,从兜里掏出十块钱。这里的包子三元一个,加上一瓶普通的纯净水,正好十元。
李明笑了笑,随即走了进去,不仅给对方买了包子和水,自己也买了点吃的。
回到这里,一边看着对方吃,李明一边问道:“你来乞讨,直接要200万吗?别人给你的三块五块,你都不要?”
“嗯,我们只缺200万就差不多了,呃……也许差不多吧。”那人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打包票。
“你这样要钱,谁会相信你啊。就算要到猴年马月,恐怕你也要不到。”
“这个月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我就去卖肾。不管怎样,研发都要继续下去,因为它已经毁掉了我们爷俩的所有青春。”那人很坚定的说道。
李明有点错愕,他没想到这样的老人家,竟然还有这种魄力。他这种状态,就算去卖肾,也没有医院敢收啊,实在是太过残忍了一些。
“那您跟我说说,您是干什么的?”李明产生了好奇,索坐下来问道。
俩人一边吃东西,一边交谈,时不时还要承受周围路过人的冷眼。感觉就像李明是人贩子似的,是他把这个残疾人放到这里专门骗钱的。
通过了解,李明知道这个人叫姜峰,是国家最早一批的大学生。本身酷爱化学,但当时改革开放,根本没有化学相关的部门。
然后大学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这里当了个县里水利局的员工,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后来国家两弹一星之后,化学成为了热门,那个时候姜峰就又跑去说想加入国家科学院,但那时候的竞争,已经是相当激烈了。后起之秀大有人在,加上他年纪又大了,所以被拒绝了。
姜峰一气之下,索自己按照这些年所学的知识,自己开了个化学工作室。
刚开始只是承接一些小东西,靠卖一些化学半成品,赶上了中国发展的浪潮,小赚了钱。
而二十年前,随着家电的普及,电池容量问题和环保问题,成为了世界都为之头疼的难题。但虽说如此,那个时候,电池的产量和消耗,依旧是恐怖的数字。
谁能制造出一款新型的电池,即节能又环保,如果能量翻倍,那就更好了。
带着这个念头,姜峰走上了一条魔鬼的道路。因为他竟然不自量力的认为,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够研发出新型电池。
那时候,本来小康生活的他,完全不顾妻子和家人的劝阻,将所有积蓄都拿出来研究新化学物质,试图从根本上创造一个全新的电池。
刚开始的时候,姜峰还是一边继续之前的工作,一边搞研发。收支也能达到一个平衡点,家庭矛盾并没有升级,只是老婆时常会埋怨他整天只想着研发,甚至都不看老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