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袭的意思很简单,愿意配合魏军进攻街亭城,魏军将会提高待遇。
魏人不仅会给伤兵治疗,还会保障饮食用水。
黄袭同样发出威胁,不愿意投降的顽固分子,只有死路一条。
形势比人强,为了保命,邱胜决定假装乖巧。
少部分硬汉誓死不投降,但大多数汉兵和邱胜做出了同样选择。
不论是真心还是虚与委蛇,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配合。
投降有投降的待遇,不投降的,同样有不投降的后果。
魏军确实和黄袭说的一样,对于不配合的汉军将士采取不予理睬,放任对方伤重甚至死亡。
态度上配合的汉军俘虏立即享受到待遇。
魏军送来了少量物资,除了粮食,还有伤药。
只不过,魏军提供的待遇仅仅是最低保障。
即使投降了,伤兵们的身份并没有改变,在魏营属于被剥削的群体。
魏军指派了一名将军管理战俘。
战俘们很快就被集合起来,参加体力劳动。
在魏兵的监管下,战俘们被带到街亭城外不远处。
现场堆积了大量各式原材料。
俘虏们被魏军组织起来,制作攻城武器,邱胜负责的正是制造攻城车。
在战俘营里的时候,魏军有意避免俘虏们发生接触,产生沟通。
到达前线,制造攻城器械,俘虏们的联系变得紧密了起来。
魏兵在战俘外侧增大了监管力度,但对于内侧的俘虏们却放松了监督。
利用机会,邱胜和身边的俘虏们询问起整个突围行动。
根据不同战俘的报告,邱胜还原了整个过程。
汉军的突围还算及时,当汉军主力下山的时候,魏军没有来的及收紧包围圈。
魏军的行动很仓促,给汉军突围提供了机会。
汉军先锋下山的时候,魏军并没有足够兵力,因此没能阻拦。
汉军先锋成功与无当飞军的接应部队会师。
当汉军主力下山的时候,麻烦出现了。
魏军突袭水道的骑兵部队赶到了战场。
一路疾驰,这支魏军骑兵已经形成了强弩之末。
然而,汉军的状态同样不好。
虽然魏军骑兵没有击溃汉军主力,但魏将及时调整了战法,把目标转向了汉军主力与后卫部队的结合部。
汉军被魏军截断成两部分。
这时候,汉军没有立即放弃后卫部队撤离,甚至还朝着魏军骑兵发起了反击。
但是,汉军并没有救出后卫部队,魏军步兵不断出现在战场。
最终,汉军放弃了后卫部队,主力维持建制,朝着街亭城撤离。
汉军后卫部队除了有近四分之一的部队外,还有大量的后勤物资。
被魏军拦截之后,突围无果的汉军重新返回南山大营。
后卫汉军主将是黄袭。
山上缺乏饮水,汉军撤离的时候,又将营防设施摧毁。
所以,黄袭没有选择在南山上与魏军相持。
稍作整编,维持部队最基础战斗力,烧毁全部不便携带的物资。
黄袭指挥部队突围。
借助内线优势,黄袭选了多个方向进行突围,甚至一度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