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唯一衡量标准。
诸葛亮表示,将会在战后提拔邱胜。
邱胜接受了诸葛亮的好意,对知遇之恩表示感谢,但他明白,自己没有办法回应这分恩情。
接下来的话题更轻松,诸葛亮邀请邱胜上车。
诸葛亮就像一名老师一样,和邱胜聊起了军队指挥的艺术。
甚至讲起了他的得意之作八阵图。
邱胜不明白八阵图的宝贵,也听不懂阵法的讲解。
手环上响起了提示,临时获得八阵图的效果,麾下将士拥有特性激昂。
这是邱胜第1次遇到状态加成。
伴随权利而来的,还有义务。
讲完八阵图,诸葛亮看向了邱胜,“我军即将到达南山战场与魏军展开决战,如果魏军决堤放水,我军将面临两个风险,要么将士会遭受重大伤亡,要么我军追击道路会被水淹没。”
邱胜静静的看着诸葛亮。
自己不仅告诉过诸葛亮魏军可能采用水攻办法。
还讲清楚了魏军兵力部署,告知诸葛亮,魏军在南山的北坡放置了主力。
如果汉军真的想要按照既定计划前往街亭战场。
那么汉军一定要夺取堤坝,阻止魏军放水。
汉军不仅需要击败守军,还需要顶住魏军的反扑。
这种程度的战斗,必须要由经验丰富的将领指挥。
邱胜打定主意,如果诸葛亮给自己安排作战任务,那自己一定借故拒绝。
他是一个没有指挥过军队的现代人,唯一管理经验也不过是指挥了参战小队这几号人。
诸葛亮开口之后,确实安排邱胜前往水道,但是,邱胜想多了,诸葛亮需要的不是指挥官,而是向导。
诸葛亮表示他将安排汉军最能打的将军魏延亲自统帅部队夺取堤坝。
夺堤将士一共1000人,兵少未必不能成事,而且,诸葛亮认为堤坝处无法展开太多兵力。
只要将士们行动够迅速,就能打魏军一个出其不意,进攻绰绰有余。
听完诸葛亮的话,邱胜放下心来,当即做出承诺。
面对一场影响国运的战事,即使是诸葛亮,也不敢把希望完全压在一个仅仅见识过两面的将领。
没多久,魏延骑马来到了四轮车旁。
来人是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人。
魏延手持大刀,意气风发。
听完诸葛亮的军令,语气豪迈的进行承诺,不仅表示会完成任务。
他还表达出了破敌的壮志。
诸葛亮勉励了魏延几句,将邱胜引荐给对方。
邱胜跟魏延客客气气的打了招呼,魏延只是象征性的回礼。
邱胜苦笑了一声,和传闻一样,魏延也是一名心高气傲的将军。
魏延给邱胜指明军队方向,先行离开,组织军队。
邱胜随机向诸葛亮辞行,跳下战车,骑上战马,准备离开。
诸葛亮进行了最后的叮嘱。
丞相并没有叮嘱战事的相关事项,而是告诫邱胜要体谅魏延的脾气。
离开之前,秋胜回头看了一眼诸葛亮,丞相再度低头处理公文。
邱胜想起了司马懿的那句经典评语。
“食少而事繁,岂能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