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可以站到最高处,就可以一览众山小。当人跳出自我看自我,跳出世界看世界,人就不会被自我矛盾所困,不会被万物纠缠所困,可以有一双公正看待世界的眼睛。佛教管这叫佛眼,道教叫天眼。
自我修行。意识到身处在在世,身处在卍中,就可以跳出来。现在的问题是:你跳出来了,但是,矛盾还是存在的,各种纠结也不会消失,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抵抗邪恶,所以还是逃不出束缚。
矛盾依然存在,这个需要我们一个个去化解。比如说我们要知道做恶是会让人走向堕落的,不但害人害己,还会害了整个社会。如果害了别人,社会还会用法律来审判和制裁你,得不偿失。所以我们能去做危险的事,尽量去做一些有益别人的事。做好事,心向善,不仅可以让自己快乐,也可以让人得到好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社会上好人多了,社会上也会清静,我们也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一个人一旦作恶的话,在社会上会把这个恶传递下去,大家都作恶的话,自己随时也会被别人伤害。
通过一个个去化解矛盾,人的心里会慢慢减少纠缠,直到心中没什么纠结,心中的矛盾少了,人自然会轻松下来。
很多人一点点小事就看不开,想不开,这种人怎么能够开心呢?以前网上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个人什么事都在斤斤计较,有一次发生了车祸,死里逃生以后,整个人都变了,什么事都看得开,也不会斤斤计较。为什么这个人一下子看开了?这说明他的底线提高了,更包容了。对于鬼门关回来的人,在生死面前很多都是无所谓的。
人作为一个矛盾体,必然会有是是非非,外界也是有各种矛盾,没必要为己而欢,为物而悲。肉体作为一个物质生活在这个万物当中,必然要受到各种制约,会产生矛盾,会有纠结,也会有过不去的坎。但是人的心灵却不能因此而困在其中,心灵是自由的,应该跳出来,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不要让欲望过度伤害了自己,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别人。伤害别人,就算自己心里不会伤心,但是别人反过来也会报复你,最终自己还是要受到伤害的。
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每天不断学习,每天不断的去除身上不好的毛病。日久天长,我们就可以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境界不断提高后人心也会慢慢的变得开朗。各种矛盾纠缠就不会那么激烈,可以达到心静如水的时候我们就会可以坦然面对这世间万物。
凡圣分离
佛学浩瀚如海的经典都讲自我怎么出世,很多人说看不懂佛经,佛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凡圣分离“,只要弄懂了这个东西就非常容易。什么是“凡圣分离”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
五祖嘴巴说“亦未见性“是怕有人对慧能不利,却偷偷把衣钵传给了慧能,让他去南方避难。
慧能的偈有何不同呢?
人心有很多污垢,需要每天改掉坏毛病。神秀说的话,说明还是在世修行。慧能的意思是说,如果跳出自我,跳出这个轮回的话,那么肉体和世间万物已经和我没关系了,也就是说没有“明镜台“哪需要“勤拂拭“。
很明显慧能是出世了,而神秀还未出世。灵魂也就是“我“离开肉体,肉体的轮回与“我“无关,自然不会被矛盾的轮回困扰。这就叫“凡圣分离。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南北朝善慧大师。我们再来看这句“空手把锄头“是不是很矛盾?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四句话都在讲一个东西,意思是说。拿锄头的是肉体的“我“,灵魂上的“我“没有拿锄头的。意思是说,肉体与“我“无关,“我“已经离开臭皮囊了。明白这个很容易理解“步行骑水牛“和“桥流水不流“也是讲这个意思。跳出自我,自然也跳出阴阳,自然是解脱出世,顿悟成佛了。佛道还有一个“不可说“的理论,“不可说“不是不能说,而是一说就会陷入自我,生出分别之心。很多人每天都在寻求解脱之道,反而不知道越执着于道,自我越陷入我执,越无法解脱。
无我
佛,道讲的无,无我,忘我是肉体上的“我“,矛盾对立的“我“,当“我“不在轮回中,那“我“的心自然没有波澜起伏,自然宁静如水。内心如果顺其自然,任由心中乾坤运转,内心反而更加顺畅。
消去小我自然会成就大我,本我,得到真我。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们在去看各种宗教哲学经典就会很清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