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记得这篇行书,却忽略了,那次集会当时可谓是云罗了当时一批的文人名士,而如王羲之、谢安这种,可不只是代表他们自己,还代表着背后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
当然了,如今时局不同,大汉仍立,所谓的晋朝连影子都没有看到,晋朝开国的司马氏,司马防只是一个令尹,而司马懿等人正在参加这青年谋士竞赛,尽管在其中表现也算出众,但也没有展现出十分压倒性的优势。
这么一来,将来“晋”是否还能立得起来,都是两说,可参照大汉仍是自西秦分裂而来,历史的惯性,谁也拿捏不准。
王胤这,权当是未雨绸缪吧!
谢安目前虽然只是谢氏一个旁支的小青年,而且尚未修炼,只是靠着自己摸索懂得了一些幻术,加上平常习练武艺,也有些防身的本领,但他的天赋毋庸置疑,只不过是没有机会而已。
大汉和西秦、隋唐这些国家到底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西秦军功爵制一直到现在都尤为盛行,这给了底层平民往上爬的很大机会,当然前提是你要有命保住,才能够去享受权力;而隋、唐有一脉相承的科举制,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将文化向平民阶层开放。
但在大汉,权贵阶层牢牢把控着文坛、仕林,这个世界的造纸术、印刷术早便已经大规模流通,但这个世界上,同样不是读了书、习了点武艺,就一定能够出头的,因为多了两种称行于世的修炼法门,而即便是对于家世背景要求极低的武将,在大汉因为军制的不同,也会对出身有所限定。
至于文士,举孝廉能是一般平民能够沾得了边的?
不过也不得不说,总是有那么些幸运儿,能够打破某些壁垒,但他们没有惯例性,而对于王胤而言,既然都已经决定“投资”了,那么多做一些事情也没有什么。
不只是满足他的愿望、领着他来现场观看谋士竞赛,他还打算接下去将其引荐给王允。
说起来,王允门下弟子,除了王胤和郭嘉,余者寥寥,而且基本上都不在他们这个年龄段,都已经外放出去做事了,王允本身对于收徒就不是很热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要求着实很高的缘故。
谢安到底出身大家族,旁支也算嘛,加上他的天赋,再有王胤求情,王允还是很有可能答应的,尤其是之前也折损了一个弟子。
当然王胤也很清楚施恩也是需要技巧地,他不会莽莽撞撞的直接就把这些事情做了,而是要循序渐进,至少要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花了大力气的,只有承了这份恩泽,往后才有可能得到回报,当然那同时也要看对方的人品,不外乎就是一赌。
此时王胤就在继续向在一些方面仍然比较小白的谢安解说着:“至于这外边现在围着的绝大多数人,他们都是不能进去的。虽然不能进去,但是好热闹是人的天性,谋士本身在大部分普通人眼中,是既神秘又有些诡异而强大地,他们当然希望能够亲眼看看,而即便没有机会,但能够在接近的地方,似乎也是好的,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心理,但确实存在。
“当然,在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待会儿在里面若是看到有人急着往门口跑,却并不出来二世大声嚷嚷着什么,不要觉得奇怪,这涉及到了与此次竞赛相关的一些赌局。”
谢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到底不是完全的小白,什么都不懂,出身于大家族,又很早便开始游历,该有的见识和判断力,他是不缺地,王胤这么一说,他也就品出味道来了。
不过他对这方面显然不是很感兴趣,而是更迫不及待见到“正餐”,“那咱们,便这样进去?”
“不然还要怎样?”王胤失笑,领着他一起来到了大门前,然后将自己之前初考结束时候就领到的新号牌递给了门口的守卫。
“前面那人似乎有些眼熟啊……”等待检验的过程,王胤注意到他们之前才有人走过去,“只是背影,也判断不出来,不过应当是之前初考时候就见过的,徐元直、荀公达,还是司马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