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他是天才。你……”
“我怎么了,我也是天才少年呢。嘻嘻……”苏离发来一个流汗的笑脸。
看到这段信息,岑雅雯抿嘴笑起来。
虽然她还想继续跟苏离唠嗑,但为了不影响苏离前途,她只好准备下线了。
离开之前,她把这边的情况都告诉苏离,说自己会在两天之后去奉节城给苏离邮寄巫山神茶和野山货。
……
……
“祝你一路顺风。你是应该去奉节城一趟。我给你邮寄的手机早就到了。”互联网另一头,苏离输入这段信息。
他一边输入信息,一边抿着嘴微笑。
这让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今天的会议很重要,主要是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扎辊修复的。
经过梁根林和技术部的努力,技术部的团队终于按照苏离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
会议室的投影大屏幕上,此时正显示一个造型很特别的工装夹具。
这工具夹具是轧辊运输小车,可以通过人力推动来倒运五六吨重的轧辊。
有了这台轧辊运输小车,要堆焊的轧辊无需起重行车,也可以很方便的倒运至恒温焊接室内。
不但如此,这台小车还配套一个液压装置,可以很轻松的把轧辊安装到轧辊堆焊工装夹具上。
“好,这台小车设计的很巧妙。咱们可过了。”
审查完轧辊运输小车的CAD图纸,苏离摆摆手,表示自己认可梁根林团队的工作成果。
在挥手之间,他还是比较高兴的。
他仅仅只是说了一下这台小车的原理,技术部和梁根林就已经把设计图纸拿出。
这表明易天机械公司技术部的团队很有战斗力。
下面的问题是轧辊堆焊工装夹具和自动焊接机构装置。
这两套简易装置的图纸要复杂一些,苏离自然要放缓图纸审查的速度。
特别是轧辊堆焊工装夹具一定要细细的审查。
这种装置要带着一根五六吨的轧辊做缓慢转动的动作,万一发生翻车的事故,那就不好收场了。
“你们是怎么来解决轧辊动平衡的问题?”
看完图纸之后,苏离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技术问题。
要知道被送来堆焊修复的轧辊,中心都不会在轧辊的中心轴线上。
这种轧辊一旦安装在堆焊工装夹具上旋转,就有可能出现急剧的晃动和甩动。
大幅度的甩动,惯性能量特别大,很容易把工装夹具给带翻的。
苏离经历过这种情况,知道这种事故发生之后的严重后果,自然要先打预防针。
“苏总,我们这套轧辊堆焊工装夹具的转速特别低,一分钟才旋转两圈,惯性应该不会那么大。”
“我认为刘工的判断没问题。咱们总不能先给轧辊做动平衡测试吧?”
“要做动平衡测试吗?我们家没有那种装置呀。假如要外协,成本高,而且还会耽误我们的时间。”
会议室里,技术部的工程师和梁根林等中层干部们,此时都认为苏离有些过于谨慎了。
他们这些人都老工程师,经验非常丰富,凭借经验积累就能预测这种轧辊上了工装夹具之后的摆动量不会太大。
苏离也知道,也有这种经验。
但万一出了问题呢?
他就碰到过万一的情况。
“同志哥,咱们在大型工件加工作业方面一定要小心。比如说,超过三米的长轴,咱们的车床为啥要用中心支架?”
苏离表情严肃的扫视了一圈,用实际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种时刻,正在开会的众人有感觉到会议室里的空气冷却下来,后背凉飕飕的。
他们认为现在的苏离一点也不好玩。
“刚才一边玩电脑,一边在微笑的老板去哪儿了?”大家都如是想着。
即便如此,梁根林也只好硬着头皮回到许振鸣的提问。
“长轴超过三米在车床上会甩动,必须要中心支架来固定。”
他苦笑跟苏离解释。
在说这话的同时,他突然灵感爆发了。
“苏总,我们先把所有要修复的轧辊粗车一刀,扒皮。这样一来,经过车加工的轧辊肯定比较规则,重心在轴线上。”
梁根林两眼放光的跟苏离提议,马上修改轧辊修复工艺,用粗车以后的轧辊来堆焊。
他这个想法正好跟苏离以前摸索出来的工艺流程一模一样!
是以,苏离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梁厂长这个提议非常好。我们是做设备的,任何时候都要用最科学的方法来搞生产。”
他对梁根林的表现非常满意。
苏离这次又不需要说出自己肚子里的技术,梁根林的团队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办法。
这表明着易天机械公司的管理团队有战斗力,无需苏离冲锋在第一线。
哪个老板不喜欢这种手下?
“好,我同意梁厂长的方案。这套轧辊堆焊工装夹具的图纸可以过了。下面咱们来看看自动堆焊机构的图纸。”
苏离朝大家一摆手,把第二个问PASS过去。
话说自动堆焊机构其实也非常不简单,原理跟自动焊接机器人有些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