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塘里的鱼捞的所剩无几之后,从农业公司餐厅里拿来的几个大水桶也被装满了泉水鱼,随后长生再次接通电源,一直到把水抽干,露出了水塘底部的进水口。
长生指着进水口,对众人解释了鱼的出处,至于溶洞肯定是不会告诉他们的。
在场的员工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体重半斤到两斤左右的的怪鱼,都是从山上的泉眼中流出来的!
长生吃过这种鱼,知道这些鱼美味、无害。
看看时间已经到了中午,让人给农业公司里的食堂送去一部分,服装公司那边的食堂也分了一些,至于退伍兵们,这些日子都是在服装厂食堂一起吃的,就不用另外给了。
给大舅子王海所在的建筑队,以及金山古城所属的砖瓦厂也送去了一部分,剩下的都放在了饭店的鱼池中,做成一道新推出的特色菜。
为了尽快让顾客接受这些怪鱼,长生把自己给这些鱼起的名字“泉水鱼”告诉了二舅等人,随后被大姐记在了菜单上。
既然管道里流出了泉水鱼,长生当然不会放过捡鱼的好机会。
清理干净了水塘后,长生去市里买来一些管件,把通往山顶的提水口用镀锌铁丝网拦住,防止泉水鱼被吸进提水泵里。
除了养殖基地中通往水塘的管道保持畅通以外,通往别处的管道入口全都用铁丝网焊住,以防堵塞了管道。
临近傍晚的时候,众人用管件把通往水塘的出水口移到了水塘边上,下面放上了一个底部扎满了小孔的大水桶。
长生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农业公司新招聘的管道工完成了管道改装。
天黑之前,长生让人去了山上,把管道总阀门打开。随着泉水大量的流出,溶洞里的鱼儿顺着管道源源不断的流到了养殖基地。
大量的泉水和泉水鱼通过管道流入水桶后,泉水顺着大桶底部密密麻麻的小洞流进了水塘,泉水鱼则留在了水桶中。
等几个相连的水塘都灌满了水后,多余的泉水就流到了最后一个地势最低的水塘里。
这个最小的水塘,面积只有十几平米,底部没有用水泥抹地面,上面池子中溢出来的泉水流入这个水塘后,顺着碎石层迅速渗透到了地下。
没安装管道以前,山上的泉水都是自由的流到荒地里,大量的泉水渗入沙砾中消失不见了。
现在多余的泉水同样渗入了地下,谁也不清楚如此多的泉水流入地下后,最后消失在了那里。
以长生来看,估计这些泉水渗入地下后,汇集在了一处低洼地带,通过某一处岩石裂隙,最终重新回归了地下河。
看着大量泉水白白浪费掉,马建明曾经建议长生修建一处蓄水池,把水都储存起来,留着天旱的时候使用。
长生婉拒了这个提议,因为他心里早有了打算,现在还不是利用这些泉水的时候,储存多余的泉水,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目前水源充足,老马也就没再坚持修建蓄水池。
长生不但没让老马修蓄水池,还安排人专门来管理通往各处的管道开关。
只要某处不用水、或者用完水之后,必须把通往这里的管道关闭,只让多余的泉水流入养殖基地,最后渗透进碎石地里,不允许泉水流到别的地方。
等到了第二天早上,长生跑步来到养殖基地,值夜班的员工告诉他,一个晚上的功夫,从管道中流出来的泉水鱼就达到了上万斤!
看到如此多的泉水鱼,长生也没吃独食,拉了一车鱼送去了村委会,张金山看到送来了这么多鱼,不由喜出望外,赶紧在大喇叭里吆喝了起来:“广大村民请注意了,下面广播一条好消息,长生亲自开车送来了一车泉水鱼,各家各户都来村委领鱼,来晚了领不到鱼棵别怨我。下面再说一遍,,,,,,,,,。”
听到通知去村委大院领鱼,金山村的村民很快聚集到了村委会,得知这些泉水中流出来的鱼,是长生送给大家尝鲜的。
村民们围着车子,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泉水鱼,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夸赞着长生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