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笑意又加深了几分。
“杨公子早啊,你们这是要出门?”
这食客还挺自来熟,尽管杨鸿云脸上写满了生人勿近,但挡不住他长得好,老有人跟他打招呼,尤其是那些三四十的妇人,总想替他保媒,他都成亲多久了,也不知道那些人是真不认识他,还是故意探口风,简直有病。
眼下这位,杨鸿云也不认识,但人家跟他打招呼了他也不能置之不理,而且他有点在意那个杨氏匠人铺,便回道:“崔兄有事要办,我只是送送他。大叔,您方才所说的杨氏匠人铺可是在石门镇?”
食客搔搔脸颊,疑惑地看向崔钰:“崔老板不认识?”
崔钰摇头:“这把伞不是买的。”
“啊……崔老板莫怪,我瞧见这把伞的伞杆和竹键同杨氏匠人铺的制作手法一模一样,便下意识以为是同一家铺子,不过杨氏匠人铺正经说来并不是一家铺子,而是在泗水桥桥脚下的小摊,每逢五七出摊,卖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儿,他家的伞不仅伞面画的好看伞骨还结实,那些小姐公子可喜欢,次次都抢光。”
杨鸿云和崔钰对视一眼,又问:“那摊主可是有点跛脚?”
食客激动地一拍手:“对对对,他是有点跛脚,咋了,你们认识?”
杨鸿云有点生气又有点无奈,叹气道:“如果不出意外,那摊主应该就是家父。”
杨鸿云万万没想到杨松会瞒着他和十七,自己来石门镇摆摊,而且听食客的意思,他摆摊应该有段时日了,可上次他和梁十七回村,杨松和吴玉芝居然没泄露半个字,这口风也是够严的,要不是今天误打误撞,他都不知道他们想瞒到什么时候。
他算了算日子,今天是十五,正好杨松要出摊,于是他跟梁十七知会了一声,取伞出门。
崔钰耽搁了不少时间,可食客还堵在门口呢!
就见他伸长脖子往里头探,门槛外的脚蠢蠢欲动,抬起就想往里头跨。
“诶诶,干啥呢?”崔钰挥伞挡住他的视线,“客来轩明天才开门做生意,今天不备早膳,你去斜对面包子铺面铺吃去。”
食客急了:“别呀崔老板,我大老远就闻到你家豆浆和肉馅的味儿了,实在馋的不行,你看我都到客栈门口了,再赶我走是不是太不近人情?”
崔钰抿着唇不说话。
食客掰手指给他算账:“客来轩开张第一天我就来光顾,之后隔三差五没少吃,还带了不少朋友,像我这么忠实的食客你上哪儿找去!”
崔钰摸摸下巴,笑道:“破例让你进去也行,不过你不能告诉别人。”
“好好好,多谢崔老板!”
食客屁颠屁颠地进去了,崔钰摇头笑笑,随即也打伞出门。
二丫竖着耳朵听到他们的对话,转身到厨房把事儿告诉了梁十七。
梁十七想试试做蒸蛋糕,手里的筷子唰唰唰打着蛋液,听完二丫传话,眼皮子都没掀一下:“有粥有包子油条,还有豆浆,你让他自个儿选,多的没有,钱就不收了,就当咱客来轩请他的。”
“是,奴婢这就去告诉他。”
二丫做事风风火火,不过胜在头脑聪明,有分寸,梁十七用着挺顺手,也就随她去。
那食客一听不要钱,那还敢嫌弃啊,他就冲着客来轩的包子和豆浆而来,小半个月没吃客来轩的美食,他嘴里都快淡出个鸟儿来了!
包子蓬松柔软,皮薄馅多,咬下去里头的肉汁啊滋滋就往嘴里灌,味道那叫一个鲜!
食客美的眼睛都眯了起来,口齿不清道:“就是这个味儿,洒家这辈子值了!”
林阳泽、吴俊远和谢雅淳:“……”
吃个包子都能吃出绝世美味的感觉,这也是个强人。
“俊远哥,我吃完了。”谢雅淳自觉收拾好碗筷,吴俊远没反应过来,人已经钻进了厨房。
“梁姐姐。”
“吃完了?先放那儿吧。”梁十七打发蛋白打得手腕都快脱臼了,却还只打发了一半,她甩下筷子,找能打发的器具。
谢雅淳好奇,捋起袖子:“梁姐姐我来帮你。”
梁十七也没拒绝,让她接着打发蛋白。
谢雅淳这几天经过梁十七的教导,别的不敢说,打发鸡蛋还是会的,于是拿起筷子噌噌噌就开始晃动。
可惜她臂力不行,没到半柱香手臂就开始抽筋,捂着手腕一张小脸惨白。
梁十七哭笑不得:“傻姑娘,累了就放下,干嘛勉强自己,你休息去吧,我来。”
她找了把新的竹锅刷,拆开清洗后把竹丝绑疏松了些,留出间隙,用它来打蛋果然省力了许多。
做蛋糕,材料都不难找,最难的就是打到蛋清,以及在加面粉搅拌的时候消泡。
但对梁十七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