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留恋,
所以李姨娘
可以说是过上了
养尊处优的
日子。
只有怀孕和生产之后带孩子的时候辛苦一些,不过侯府里有专门的保姆和奶娘,分担了她许多担子。
现在住在国公府里整日更是没有事情做了,就是跟着两位老姨娘念念佛,自己回房里画一画佛像而已。
她经常觉得这日子太闲了。
总感觉过得很飘。
私下里,她有时候会怀念年轻时候在家的日子。
辛苦,忙碌,但是很充实,有奔头。
要不是心里还有个为馨宜攒嫁妆的念头撑着,她都不知道这日子过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直到馨宜来找她说要做买卖。
她跟琳表妹一来一去地商量了几回,如今铺子也开起来了,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得知铺子开张之后生意不错,虽然分润还要很多天才能拿到手,但是她已经高兴极了。
每个月能赚二十多两银子,少吗?跟国公府的富贵比起来当然是少得可怜,不值一提,九牛一毛。
但国公府再富贵跟她也没关系啊。
这包子铺才是她的,开包子铺的过程才是她的生活。
无论赚多赚少,只要不赔钱,她就非常高兴,年轻时久违的脚踏实地生活的感觉又回来了。
“姑娘放心,等琳表妹过一两个月让人送了分润过来,我就把钱全都交给姑娘。虽然不多,可是一点一点慢慢攒嘛,等以后攒得多了些,咱们就用它置办房产、田产,等姑娘过些年出嫁的时候,这些都是姑娘的嫁妆。”
李姨娘开始欢欣鼓舞地畅想未来。
馨宜笑说:“分润先别急,这铺子最开始筹谋起来花了多少?姨娘告诉我,我好准备银子。”
“姑娘,都说好了,这本钱都是我出,赚了是姑娘的,赔了算我的,姑娘又跟我生分地算计本钱干什么?”李姨娘嗔怪道。
馨宜说:“不是这样的,姨娘想要给我攒嫁妆,那另算。但是这买卖是咱们一起开的,需要明算账,支出了多少,收回来多少,一笔一笔的,从一开始就写清在账本上,等年底的时候才好盘账。铺子经营需要有一本账,咱们自己往出投钱开铺子,也需要有一本清晰明了的账目才好,不光是这次,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要这么做,这才是长久之计。”
李姨娘闻言愣了一会儿,遂点头道:“姑娘说的有道理!果然是多读书知道的道理多啊。”
她是爽利人,也不推辞了,便很干脆地告诉馨宜,“为了开这个铺子,之前整理铺面、买桌椅板凳,买做包子的材料和厨具,连带雇人干活的本钱,杂七杂八算下来,琳表妹一共花出去二十三两,她一笔一笔都记得很清楚,写过单子给我看的。再加上铺面的租金,咱们要出一半,她那一半是自己的铺子自然不用出了。我正要托人带十六两五钱的银子过去给她,算是共同投银子开起的铺子。”
“那么这十六两多的银子,姨娘和我也一人一半,算是我们两个合股好了。”馨宜说,“回头我给姨娘送八两银子过来,姨娘可以在自己的收支账本上记清楚,我那边自己也做一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