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乞食归来,在祇园里独自经行,渐渐走到罗睺罗跟前,说:“你应该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忧愁都会消除还应该修行恶露不净想,从头至足观想三十六物,是从父精母血等污秽的阴液中产生的,没有一样是可贪恋的,都是假的,都不长久,都归于空,以消除所有贪欲修行慈心,消除所有嗔恚修行悲心,消除所有伤害的心修行喜心,消除所有嫉妒的心修行护心,通过禅定护持正念,消除所有骄慢,对一切众生有慈悲喜护之心,心量遍满十方。要像大地、水、火、风那样修心,地水火风不管干净与否都能承受,不会产生增减之心,不会说这个好那个丑。要以慈悲喜护的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样修行就能消除骄慢的习气了!”说完这些话,佛就转身离去,回到静室。
佛成道前得益于安般,悟道后依然常修安般。安般是梵语“安那般那”的略译,安那意为入息,般那意为出息。佛说:“当修行…广布一法,所谓念安般,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念安般就是坐禅数出入息,以一呼一吸为一息,数至十息一甩,从头再数,用这个办法把心拴住,免得散乱,只需一门深入,日久功深就能入定,发起神通,修成正果,解脱生死。
佛说阿罗汉以专精为得力,也称赞专精之力。精进力在本质上就是专精,所谓法贵精专,就是一门深入。要像挖井一样,不挖出水来,不换地方。
佛在拘萨罗国,住在一奢能伽罗林中时,便曾经坐禅两个月专修安般。僧团发生了比丘因修不净观,厌世寻死的事件之后,也教僧众多修安般。
那时候,佛在负弥城外跋求摩河畔,住在萨罗村的梨树林中。佛以慧眼观察,发现往世有五百个猎人在阿练若处合伙杀了一群鹿,由此恶业堕落三恶道久久受苦,转生为人以后出家学佛,往世杀鹿的余报已经成熟,因为是自作自受,佛也救不了,所以要在半个月里互相杀害。其中既有证果者,也有凡夫僧。凡夫如果不离爱欲,死后必堕恶道。如能多修不净观厌离,便可往生天上。
佛想:“他们随我出家,我应当教他们修行不净观,使他们往生善处乃至天上。”为此,佛以慈悲为怀,教导他们修行不净观,说比丘多修不净观可以获得大果报大福利。本意上并不想教他们寻死。
比丘们修行不净观后,在业力的驱使下悲观厌世,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上吊、跳崖,有自杀者,也有求人杀我者。
有个比丘找到鹿林梵志子说:“大贤,你能杀我的话,衣钵归你!”鹿林便将其杀害,到河边洗刀时,心里疑惑自己是不是犯罪了。这时,天魔在空中鼓励他说:“善哉善哉,贤首,你有无量功德,能令沙门释子持戒有德者,未得度者得度了,未解脱者解脱了,未休息者休息了,未涅槃者涅槃了,衣钵杂物都归你了,你做的都是有长远利益的大好事!”
鹿林听到赞美便决定继续干,心想:“我今天要为更多的人造福,收获更多的衣钵杂物!”于是手执利刃,顺着正房、别房、禅房和经行处寻找比丘,见人就问:“谁未得度,我能度你,令你解脱乃至涅槃!”
有些比丘厌恶自身不净,闻声走出房门请求他杀。鹿林持刀杀了60人。按照常法,诸佛都是因事制戒,不如法的事情未发生时,不会预先干预。未犯先制,特事特办的,只有八敬法是个例外。
佛为比丘们说不净观以后,便去静室入定。十五日说戒时,佛明知故问,问阿难:“为何少了这么多人?”
阿难说出实情,佛就此事制定戒律,禁止和约束盲目自杀的行为。阿难请佛说一个修了能开智慧,乐于受持正法的法门。于是佛教比丘修安般,观息入道。观息禅是成就四禅,进入微细定或深定、大定的最佳方法。
罗睺罗志在涅槃,很想知道如何观息,就起身去问佛。佛很满意,夸奖儿子在佛前作师子吼,能问如此微妙的道理,说:“若有比丘乐在闲静无人之处,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没有其他杂念,意念系于鼻息,出息长知道出息长,入息长知道入息长出息短知道出息短,入息短知道入息短出息冷知道出息冷,入息冷知道入息冷出息暖知道出息暖,入息暖知道入息暖有呼吸知道有呼吸,无呼吸知道无呼吸若息从心出亦知从心出,息从心入亦知从心入。每一呼吸都如实觉知不溜号,能这样修行观息,就不会有忧愁恼乱之想,就能获得涅槃法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