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是你故意让手下人打着大旗,吸引宋军注意,这才造成了宋军伏击。”
“而你担心宋军的三弓床弩有可能会误伤到自己,故而没有跟随……”
王继忠的话说到这里,飞龙使的脸都青了。
自己明明是原告,现在怎么成被告了!
这算什么事情啊?!
他赶紧向太后申辩:“太后,我绝无此心,是他在胡编乱造啊太后!太后明鉴……”
萧太后也不是傻子,这时候也明白了过来。
她淡淡说了一句:“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还是想想我数万大军应该如何应对这当前的局面吧。”
此话一说,相当于不再追究此事了。
毕竟两个人现在是狗咬狗一嘴毛,都是猜测,没啥真凭实据。
就算是查明白又能怎样,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宋军。
如果没办法和宋军达成和议,再如此打下去,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想到此,萧太后也想到了和谈。
他也知道,宋军在雍熙北伐后,逐渐放弃了对辽国的主动进攻,转而以防守为主要手段。
宋军也对辽军畏惧如虎,这也是他之所以敢率领大军深入宋境的底气所在。
如今虽然连遭不利,但是宋军对自己大军的畏惧之心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消除的。
尤其是宋国朝廷上下,这样的心理更为明显。
所以他便想要派人前往宋廷送一份和谈诏书,以此作为缓兵之计。
当然,如果和谈真是有利可图,萧太后也不是不可接受。
至于人选,正是他头疼的地方。
恰恰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飞龙使和王继忠两人在自己眼前互相攻击。
她眼前一亮,王继忠乃是宋廷旧人,借他之手岂不是正合适?!
于是她把自己的意思跟王继忠说了一下。
王继忠当即表示愿意效犬马之劳。
萧太后又道:“我并不是想要你直接去见宋朝皇帝,而是让你派手下一人,以你的名气前去。”
王继忠不由暗暗叫苦,他思念旧国已久。
如果能有机会回宋国面见皇上,倾诉苦衷,也大可欣慰。
如今萧太后却不允许他自己前往,不由心下叹息。
但是他喜怒不形于色,道:“我手下有一人李兴,此人精明能干,可以担当此任。”
“好,另外我让楚王耶律隆祐同李兴一起去。”
当时辽国皇帝乃是后来被称为辽圣宗的耶律隆绪,耶律隆绪是萧太后和辽景宗的长子。
次子则是梁王耶律隆庆,楚王耶律隆祐则是他们的第三子。
当日萧太后吩咐过后,随即亲笔手写诏书,派耶律隆祐和李兴第二日便前往澶州城中。
临行前,王继忠暗暗嘱咐李兴,让其找个机会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宋国朝廷。
尤其是针对割让关南之地,万万不可答应。
另外辽国大军已经强弩之末,如果能号召各路大军齐聚澶州,对辽兵加以围住堵截,可报雍熙北伐失利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