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
努力的人生,是最美的。只要你努力,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会变得美好。燕昭王得乐毅,在国内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并秘密训练军队。这只是好的开始,接下来,还有好运光临燕昭王。
按照乐毅伐齐的几步走策略,燕昭王也是坚定的执行。
公元前293年,燕国南方的邻居齐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1、田甲劫持齐闵王。
2、孟尝君亡魏。
齐国国政内乱,为燕昭王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一个大才的人,离齐奔燕,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阴阳家:邹衍。
那么,邹衍的到来,燕昭王会有什么反应?
答案:超出你的想象。
燕昭王的表现,十分恭敬。
主要有四个方面:
1、亲自迎接。
2、燕昭王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
3、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
4、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
燕昭王之举,诞生了两个词语:拥慧先驱和碣石宫。
按理说,燕昭王的年龄比邹衍大,地位也邹衍比尊贵。燕昭王为什么会做出这些超乎想象的事情来?
个人觉得有以下原因:
1、邹衍的才学,足以让燕昭王去做这些事。
2、体现出燕昭王爱才之心。
还有一点,最为重要。
燕昭王借着邹衍从齐国来燕国,传达一个信号:齐闵王不重用你们,燕国的大门向诸位敞开。
燕昭王的拥慧先驱和碣石宫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他爱贤、敬贤的名声,风传天下。燕昭王之举,让那些有才,得不到重用的人,看到了希望。因此,投奔燕国的士人更为踊跃。
燕昭王也为这些郁郁不得志的人,打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同时,还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人,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人,以及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来,并给与优厚的待遇。燕昭王多方积蓄力量,以利兴燕破齐。燕昭王也知道,这点力量,不足以动摇齐国的根基。他还要继续做表面功夫,迷惑齐国君臣。
齐国第一次伐宋,燕昭王派大将去支援。齐闵王看不起燕国,斩杀了燕国大将,来看燕昭王的反应。
燕昭王没反应:忍。
齐国第二次伐宋,燕昭王备好粮草,前去支援,迫使宋国割城,为齐国争取利益。
齐闵王嘲笑他:没骨气。
燕昭王:再忍。
齐闵王不加节制,为人骄傲,又喜欢享乐。但,齐国还是最强大的,诸侯不敢去惹。齐国的变化,燕昭王是尽收眼底。齐国越乱,对燕国来说越好。但,燕昭王也明白,燕国和齐国不在一个等级上。
燕国打不赢齐国,他要做的就是忍,继续改革,发展国力。
上天是偏爱燕昭王的,又给他送来了一个人。他就是战国时代很有名的纵横家:苏秦。
苏秦的到来,对燕昭王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
燕昭王也对这个有说之士,深感满意,并把心里话告诉了苏秦。正所谓,卿以国士之礼待我,我以国士之举报君。燕昭王把大事托付给苏秦,苏秦公元前289年入齐踏上了离间齐、赵,孤立齐国,为燕昭王伐齐雪耻的事业当中去。
苏秦的能力和实力,不仅得到了燕昭王的认可,也得到了齐闵王的认可。齐闵王也是认真的用,给了他一个官职:客卿。
对于苏秦,他的心在燕国身上。他来齐国的目的,只有一个:搞垮齐国。
那么,苏秦入齐,第一件事是干什么?
让齐闵王大兴土木,各种吹捧齐闵王功勋。
齐闵王公元前301年继位,这些年干了很多事:
对外:南败楚,西破秦,欺魏辱燕。
对内:平定田甲之乱、驱逐孟尝君。
这时候的秦国和楚国,都是强大的诸侯,按照诸侯等级,绝对是一等强国。秦、楚,这两个一等强国,都输给了齐国。这个功勋,值得吹捧。说齐闵王是田齐最厉害的君主,也没人敢反对。
苏秦敢说,齐闵王敢听。齐闵王开始了大兴土木,学会享乐。秦、楚都输给了他,天底下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齐国的朝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敢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