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朱棣伏案疾书,神色肃然。
连续好几天他都沉浸在这样忙碌当中,近乎是除了朝和休息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处理公务。
当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开关通商!
这是既定国策的改变!
同样也是大明整个发展方向的改变!
无论是各项法令的宣布还是通商口岸的选择都需要详细审定商议,其中牵扯到的事情有多繁杂琐碎那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这两天的朱棣虽然忙碌,但随着那一条条细则法令的颁布,他的整个人却都始终处于亢奋当中。
……
“父皇,关于鼓励工商的政策已经颁布下去,估计很快就能在全国开始实行。”
站在不远处的则是皇长子朱高炽,他神色恭敬地向朱棣回禀着如今的情况。
“嗯。”
朱棣点点头,边审定底下传过来的奏折,边又问道:“户部关于通商口岸的事情商议如何了?”
朱高炽回道:“已经有几个备选正在审定当中,相信两三天内就会有结果。”
朱棣将御笔放下,神色肃然道:“跟户部的那帮人说,这通商乃是大明未来的国策,口岸的选定更是关系到跟番邦互通商贸的成败,必须事无巨细地严格把关!”
“是,父皇!”
朱高炽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
别看如今的朱高炽才二十岁,胖得近乎都要人搀扶着才能走路,但在多年的历练当中却也早就能力出众,尤其是在处理内政事物绝对是一把好手。
朱棣对于自己这儿子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眼见如此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朱高炽微微作揖,忽然满是赞叹地道:“对了,父皇。前些天儿臣在这听您讲起接下来跟番邦通商的许多细则,像您说的在口岸设立船舶司负责海运事物,并设立税务司,依法收纳进出口税务等等,这些细则看起来虽然简单,但仔细想想却又觉得这些措施既能兼顾全局,又能防微杜渐,的确是对确保我大明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从中获益!”
“那是自然。”
朱棣微露得意地说道。
朱高炽目光微闪,道:“父皇,不知道是哪位贤才跟您建议的?”
“嗯?”
朱棣挑了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