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如今朱瞻基时又把元旦假期延长到五天。
如此一来,三天冬至,五天元旦,十天上元,再加上当朝皇帝的寿辰(万寿节),这十九天便是大明官员的全部法定假日。
正因为如此,张忠得知时还高兴了会,打算趁着过年到上元节这十五天的假期好好陪陪家人,与蓉儿,如梦在京师好好逛逛。
谁知初三刚过,朱瞻基便召见他入宫了。
.......
乾清宫东暖阁:
当张忠抵达时,发现朱瞻基不仅召见了他,而且郑和也侍立在一旁。
张忠行礼完毕,瞧了眼朱瞻基,发现他的脸色有些阴沉,显然是有什么事情惹得他不快了。
“你们,两人跟我来。”朱瞻基从御座上起身,招呼道。
张忠与郑和对视一眼,连忙跟上。
待张忠跨过一道门槛便进入了东暖阁的内间,此处排列着几排书架,上面陈列着许多书籍。
此时书架对面的空白墙面上,已有两幅图,被展开,悬挂在张忠面前。
左边的一幅乃是《大明混一图》,上次征讨交趾时,朱瞻基曾给张忠看过,所以他一眼便认出来了。
“此图乃洪武二十二年,太祖皇帝亲命兵部会同翰林院、鸿胪寺、行人司以及钦天监等诸多衙门合力绘制。”朱瞻基走上前去,手指在地图上不断的移动,说道:
“图中地域东至日本,西及撒马尔罕和天竺,北抵漠北,南达占城、真腊,天下疆土莫不囊括其中。”
“更妙的是,图中山川河流描绘得十分详细,城镇也都用白色记号标出,连西域都不例外!”
“论规制之宏大,可谓天下第一!””朱瞻基赞叹道。
随即朱瞻基将手指先向南移动后向西移动,点在了稀疏空白的地图位置,神色阴沉了下来,说道:
“这里便是西洋了,此处番国众多,兼又路途遥远,自古便与中国联系不多。”
说到此处朱瞻基看向郑和说道“直到皇祖父遣你下西洋,这才有了永乐一朝的万国来朝。”
“先帝暂停下西洋,可这才短短几年,今年正旦,来的西洋藩国却只有寥寥几国而已。”朱瞻基脸色愈发不好,怒道:
“朕还听闻,满剌加国王欲亲自前来朝贡、但被暹罗阻碍,区区蛮夷小邦竟敢嚣张至此。”
“臣请陛下准许我再次下西洋,定要让西洋藩国重新匍匐在我大明脚下,再现永乐时的万国来朝。”郑和听到此处,连忙躬身说道。
“朕知道你的心意,不然你也不会将此图献给朕。”朱瞻基指了指《大明混一图》右边的那副图,说道。
张忠闻言连忙看去,暗道“莫非这就是《郑和航海图》?”
张忠知道《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
绘制时间: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五年(1430)间。
原图为自右而左展开的手卷式。
后来被茅元仪将之收录在《武备志》中,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
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
“这图还是手卷式的,原汁原味。”张忠不由上前了一步,细细打量起来。
“你也对此图感兴趣?”朱瞻基见张忠的样子不由失笑道。
“臣一直羡慕郑公公能有机会扬帆四海,见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张忠收回目光,笑道。
“等你助朕平了北方的胡虏,日后有机会,朕会让你实现这个心愿的。”朱瞻基闻言笑道。
“先帝停罢下西洋,朕想重新恢复,你们觉得如何?”朱瞻基收敛笑意郑重问道。
“臣虽然年过五旬,但是只要陛下有召,我定当再次出使。”郑和闻言保证道。
“你呢?”朱瞻基微微颔首,看向张忠问道。
“臣认为可行。”张忠连忙应道。
“如今交趾早已收复,有此跳板,我朝可以从海陆两方面经营西洋诸藩国。”张忠解释道:
“以前下西洋是以朝贡的形式,按照’厚往薄来’,我朝负担过多,所得过少,如今臣建议此次下西洋还要开通维护好商道。”
“上次臣谏言放开海禁准许民间商船出海前往西洋,若是商道通畅,贸易繁荣,朝廷便能从中抽税,这将是笔很大的收入。”
“而且还能够反哺朝贡贸易,在维持我朝威仪的同时,不必国库负担,拖累财政。”
“此言极妙!”朱瞻基抚掌道。
“既如此,郑和,朕便任你为正使,开始准备年后便出发下西洋。”朱瞻基对郑和道。
“臣定不负陛下所望!”郑和连忙躬身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