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瑶最近在普静庵过的很是舒心,时光一天天更接近暮春,雨水也渐渐多了起来。
她站在庭院里闭上眼睛,飞花落于身上,有些微的丝丝细雨斜斜飘洒下来,居士和小婉都去庵内了,只剩她一人静静立于院中。
忽然觉得什么都不去想的感觉真好。
居士的身体经过陶齐的调理也愈来愈好,许书游给她递消息说可以下山了。
她却有些舍不得,平日里最讨厌有人不告而别。她本来前些日子接到陛下旨意就可以离开,却因为每次看见居士和小婉的脸而说不出口。这回,只能狠下心了。
宋瑶回头看了一眼屋内,将信笺放在了桌上。然后轻掩上门,对着早已等在外面的岩韵道:“走吧。”
回到宁安侯府,伯父伯母见了她都十分欢喜。
沈氏笑着:”瑶儿这一去我竟有些不习惯,不知你和太妃相处的怎样?“
宋瑶也微微扬唇:”大伯母,太妃为人很和善,对我也极好。“
沈氏问道:”早就听闻郭太妃一向温和贤良,陛下对她也很是尊重,你这次能去普静庵陪伴左右,也算一段缘分。“
宋瑶点头道:”其实也就是上山祈福,恰巧遇上了而已。“
一旁的宋月面上有些讥讽之色:”还真是恰巧啊,不知道的还以为瑶妹故意在苍鼎山守株待兔呢。“
孙氏推了一下她的后背,不好意思道:“月儿不懂事,说出这样的话来,还请三小姐不要放在心上。”
经过了上次与宋笛的争辩,又失去了对于宋瑶嫁妆的控制权,孙氏也觉得不讨好,最近做事说话也乖巧了些。
沈氏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丫鬟一一布上菜来。有荤有素,红油发亮的糖醋肘子,热气腾腾的狮子头,鲜香诱人的鱼汤……
由于在山上与居士同住,也许多天没沾过油水,宋瑶看见这些菜式不禁肚子有些发饿,这顿便是吃的比平日里都多。
沈氏温和道:“瞧你吃的,慢点。”
……
侯府中
萧止看向宫内的方向道:“时机到了。”
大殿之上,显帝正在看一份奏报。
派去乌孙支持太子的援军已经到了乌孙境内,但同时小昆弥也联合了匈奴人伺机而动,只待大昆弥病逝,据奏报上所说,大昆弥支撑不了几天了。
即使他还能再拖,小昆弥也不会容许他再拖下去了。
双方都蠢蠢欲动,只待东风。
显帝读罢,扫了一眼朝堂之上的臣子和他的儿子们,觉得自己也快像大昆弥一样,身下坐着的这个位子被人虎视眈眈。
他开口道:“如今陇西已经派了援军支持乌孙太子,西北境暂时先观察着。外事且先不说,而内事却是事事都喜。”
他冷哼了一声,撇下手中的奏报厉声道:“个个皆报喜不报忧,是觉得朕老了听不得坏事,还是个个想欺上瞒下,蒙蔽圣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