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战起京畿(1 / 2)叫门天子首页

北疆形势一触即发,大明的南边也不太平。麓川之役前前后后打了快十年,始终无法彻底消灭麓川军,最终约定以金沙江为界,至此大明实际上丧失了对孟养的控制权。

不仅如此,云贵一带因为连年征战,卫所士兵死伤无数,属地苗寨纷纷趁机兴乱,势力最大的,聚集蛮兵多达万人。加上王骥为保存实力,坐视苗人生乱而执意撤兵,导致贵州东路彻底堵塞,甚至有蔓延到湖广之势。

被安排在南京监国的襄王朱瞻墡,本来按朱祁镇的密旨,可以自行调动长江以南兵马,包括王骥平叛的二十万百战之兵。

朱祁镇这算是行了一招险棋,还好这个史书上记载的贤王,没有让朱祁镇失望。土木之变后不久,唯恐江山动摇,襄王打算上表建议立朱祁镇嫡子朱见深为帝,可见他极为重视“有嫡传嫡,无嫡立长”的祖训。

不料未及上奏,朱祁镇的血诏传来,无条件的信任,让襄王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如果真按朱祁镇的旨意,襄王这个南监国的权力,可比朱祁钰这个北监国要大得多,至少没有内阁掣肘。

可尽管路途遥远,襄王坚持大事必奏,对内阁指令言听必从,丝毫没有逾越之举。除了让心怀叵测之人无法攻讦之外,也让孙太后十分心安,襄王既无心大位,且携重兵奉旨镇守南方,即使朱祁镇回不来,朱见深继位的可能也必然最大。

朱祁钰在王文等人的扶持下,自然不放心王骥的大军受襄王节制,以监国的身份,连发数道金牌,要王骥立刻回军拱卫京师。

土木之变后,因为王骥曾经得到王振庇护而免罪,王振倒台之后,群臣重提旧事,连同王骥一起弹劾。试问这个时候,王骥哪敢回京蹚王振的浑水,唯恐到时浑身是嘴都说不清,回师之后滞留南昌,名为休整,实为拖延。

恰逢当时云贵苗乱,襄王以监国的身份奏请王骥平定苗患,郕王见事不可为,便退而求其次,任命王骥佩平蛮将军印,充任总兵官,负责镇压事宜。为进一步拉拢王骥,甚至要求赐给他世券。

世券,又称为铁券,可世代享相传,外刻其功。若子孙犯罪,可折其功过予以赦减,被民间称为免死金牌。郕王的这个提议,内阁首辅王直在深思熟虑之后,以世券需皇帝亲自授予为由没有同意。

在襄王心中,留下王骥不仅是因为平叛需要,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察觉的郕王这个侄子的野心,也明白朱祁镇命他为南监国的深意,在这个时候,他坚定的站在了朱祁镇一边。

也先这时也感觉到大明朝廷的变化,据他收到的消息,脱脱不花和阿剌知院,都已经秘密派人与大明议和,不仅没有被责怪,反而各种待遇照旧。

反观瓦剌这边,派去的使者被赶出来一波又一波,不仅没有得到赎金,连正常的朝贡贸易也被彻底禁绝。虽然也先得了不少银子,可那种欢乐没有持续多久,就变成甜蜜的烦恼。

银子虽好,可既不能变成必需的茶盐,也不能用来铸造煮饭的铁锅。想要得到这些东西,大明是断无可能,脱脱不花和阿剌知院那里听说换来不少,可让也先舔着脸找他们要,堂堂淮王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大明朝廷的态度晦暗不明,虽然暂时没有废立的消息传出,但事实上朱祁镇已经渐渐沦为一个空质,尤其是喜宁被擒之后,也先心中积压的愤懑终于爆发。

在喜宁的人头被挂起的同时,也先的大军也抵达京畿。一路上,仗着朱祁镇这个人肉通行证,也先倒是没遇到什么麻烦,各关守军投鼠忌器干脆闭门不出,除了送来些衣物酒肉,银子也先是再也没有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