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高速,车子很快驶入凤羽镇。
穿过镇中心,路况就很差了,入眼之处全都是灰尘漫天,车辆驶过,带起一片尘埃。
出镇子的这条主干道,要在三年后才会打水泥路,成为一条省道。
车子开出小镇不过两三分钟,进入一个岔口,戎易让李晟停了下来。
一家人下了车,站在机耕道路边,望着前面大路边的一栋二层小楼。
小楼就是青砖结构,外面粉刷都没做,此时已经是长满了青苔一类的植物,看上去破败不已。
没去县城之前,那里就是戎易他们一家三口的家。
那不是他们自己修的小楼,是别人的,他们以前租来住的。
而戎易小学的记忆几乎都是在这里渡过的。
而在不远处的一栋四层小楼,就是戎易大伯家的,前后都贴了瓷砖的,看上去很漂亮,至少在这周围算是独树一帜。
这年头,能够在这里修一栋四层小楼,那绝对是算有本事的。
顺着机耕道进入村子里。
民主村六队,这是一个大队,因为中间一条小河贯穿,所以上游对面被称为上湾,下游对面被称为下湾。
戎易爷爷家就在上湾。
数十户村民以中间的一个五六亩大的坝子为中心,呈椭圆形环绕了两圈。
车子一进入上湾村口,就有村民驻足观看。
村子里来车,这可不多见。
切诺基缓缓驶入村子里,最后停在了中间的坝子上。
戎父和刘玉蓉下了车,李晟打开后备箱,一行人开始搬着东西。
“哟,这不是戎仁两口子吗?这是回家过年啊?”
“戎仁,买这么多东西啊,这是发财了?”
“这是戎易吧,哎呀,都好几年没回来了吧,都长这么高了,都成大人了”。
“瞧人家这坐车回来,肯定是赚了大钱了”。
“仁哥在外面做啥生意呢,还差人不?”
戎易他们一下车,村子里的人顿时都围了上来,或打着招呼,或说着一些酸溜溜的话。
戎父基本每年回来一次,但戎易已经两年没回来了。
这个时候正是年关,家家户户人都回来齐了,大人小孩都不少,也没啥事,一看有热闹,大家也都往这边凑。
看着戎易他们大包小包的往外拿东西,顿时议论纷纷。
这些东西一看包装感觉就不便宜,大家都说戎仁在外面赚了钱。
戎易拿出一包糖果,拆开来,笑着走到一群小孩子面前,直接递过去给他们自己抓。
这是规矩,谁家过年回来人了,都会这样。
不管这一年到头在外面混得如何,回到了家都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的,这串个门是少不了的,糖果这些就是必需品了。
回来之前,一家人专门去买了好些糖,还都是挑贵好看的买。
家门前的洗衣服的水槽上,堆满了各种礼品和水果。
刘玉蓉也是拿着两包糖,拆开来,笑着递给两个村子里的妇女道:“杨二嫂,麻烦你们给大家发发”。
“喲,这糖不便宜吧”,有人拿到糖笑着道。
“你没看见人家开的什么车吗?糖才几个钱?”有人立马接过话茬。
有人心思动了一下,看着也陪着戎易给小孩子发糖的李晟,笑着招呼道:“这个小伙子面生啊?看你开的车,车是你的?”
李晟笑道:“我哪儿买得起车啊,车是公司的,我就是司机”。
公司的车,还有司机?
众人一时间糊涂了,什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