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清看着坐在远处同样抄书的女先生,忽然觉得他的眼界太窄了,几个月前他不会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人,随口一句话拿到一个读书人面前就能把人气个半死,偏偏她一群弟子把她的话奉为经典,随便拿出一样东西放到商人面前就能让人抢破头,可是这样一个人就窝在一个小小的书院,安静的像是假人一般。父亲希望自己能得到她的喜爱,可是来了这么久,他就没见过她说过一句与课堂无关的话。
看看手里的毛笔,这是他剪了自己的头发做的,书院里的羊太少,寨子里的几只已经因为缺毛不出屋了。要过小年了,书院要放假了,自己竟然有点舍不得。
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抄书了,尽管那些书在他看来简直不能看,自歪歪扭扭,但是书院两个先生,一个不管事,一个是个医痴。虽然有个副院长,却是个斗大个子不认识几个的老人。只要看见字就高兴。他那里没有好不好,只有认不认真。
想到两位先生,他虽然是冲着苏先生来的,但是上了几节邱先生的课之后他就不得不承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许只要他们肯抬头看看,就会有大把的人捧着银钱来到他们面前,把他们供起来。只是他们仍然不知不觉低着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看着苏先生,苍白的手,握着一只竹笔,一笔一画的抄着书,其实她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学生抄书是希望能有一本自己的书,她抄书,不过是希望墙上的书多一本。
书院了开启了一阵子的抄书热,学生还会将自己的疑问反映给云九州。云九州现在俨然一副书院大师哥的架势,完全说一不二。整个书院都沉浸在他的“淫威”之下,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有事情找大师兄。他当仁不让,那位十七岁的大龄学生,也没有意见。
陆陆续续的又采买了一些书,很多对于苏青来说都是晦涩难懂,就像是眼前这本山海经,充满了神话色彩,里边不说很多字,苏青根本就不认识,甚至很多字都是古今异音。就像是山海经中的姮娥与大裔,苏青怎么看都看着眼熟,想了好久才明白说的是嫦娥和后裔。又查了些资料才知道,人家本来就叫姮娥,后来是因为避讳皇帝的名讳,才改成嫦娥的。
看着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苏青还是挺高兴的,一高兴就想要做点好吃的。放下笔墨,穿上斗篷,破天荒的说“想学些庖厨之技的跟着。”
李穆清放下纸笔,急忙跟上,在这间书院里可没有人说君子远离庖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