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阳点点头,走进了店里面。这少年是他初中同学,叫杨阳。初二时候辍学了,跟着他爸开始鼓捣广告业务。
今生今世不知道会怎么样,但上一世,杨阳算是他们这批初中同学里混的不错的,广告业务基本覆盖全县,大小也成了开着奔驰带着小秘的老板,关键在米阳破产后,杨阳是为数不多愿意出手帮助的人。
杨阳端着西瓜进门的时候,就看见米阳正和自己老子谈论的热火朝天。
和杨阳不学无术不一样,杨阳的父亲杨俊,是少有的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后来在县里电视台做过编导,前几年听说还去传媒大学进修过,算是这个年代少有的广告人才。
“你说的这个店面识别系统到是很有意思,我在龙城那边也见过,比如五福超市、唐久便利,他们好像都是这样。”
“对,我的想法,就是在咱们东镇也开这样的便利连锁,你最好去龙城,或者有可能,去北上广看看那些便利店业态,好好看看,来回车费我给您报销,去把他们的优点学习回来。”
“那倒不用,正要按照你小子说的,你以后把你店里的装修业务都给我就好了。”
米阳就笑笑,“叔,有点贪心了。不过,也不是不可以,您让我在您的广告公司入一股就可以了。”
杨俊一怔,到是没有拒绝,反而认真的想了想,“如果真有那么大的体量,可以。但前期你的让我看到成果。”
米阳点点头,就不在说话,拿起杨阳那进来的西瓜,也不客气就吃了起来。
一边和杨阳聊天,一边回答杨俊的问题。
“你小子怎么突然想起来做便利店?”
米阳就把自己现在做经销商的事情说了一遍,“我现在手上有货源,有人,资金也还充裕,就想把这些东西整合一下,便利店投入不大,空间不小,再说了,咱县里就这么大,经销商发展一眼就看到头了,开便利店不一样啊。就和刚才和您说的,我可以把这店面,开出去,走到哪里开到哪里啊!”
“县里机会少,你开到头也就几家十几家,干嘛不去龙城呢?”
接受了米阳开便利店的说法,杨俊就觉得与其这样,干嘛不去大城市?
“大城市机会是多,但舍近求远没必要,就比如我在县里,干啥都有熟人,去了龙城,现在龙城那治安,两眼一抹黑,被人坑了都不知道尸首往哪埋,没那个必要。”
米阳前世听过一个说法,有本事的人都在老家混,没本事的人总想着背井离乡。或许以前当这就是笑话,但是当他重生这几个月来看,却是真正的感受到了在老家办事的便利性。
这两个月做生意,遇上点事情找个人,随便问问,总能托到点关系。商行里需要雇人了,打个电话,多的是人。
而同样的问题,如果去了其他地方,真就有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了,即使米阳是个重生者,他也没办法。
做生意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最重要的是人脉。何况,他也没有钱,也没有啥特长,所以,在东镇广积粮,苟着发育是他当下最好的选择。
等到某一天,自觉底气足了,那他终将面朝人间,指点江山!
而便利店产业,就是他走上那一步最好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