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整军(2 / 2)宋南首页

这才进入真正的军事训练,每天除了体力训练外,野战的各种训练继续,增加了弓箭射击、弩弓射击、用长矛拼刺刀、燃烧弹使用。

又过了一个月,从中间挑出一批不适合战争技巧的人,改为工程兵、后勤和医务兵。

王正得到了2000名真正有战斗力的军人,和600名辅助兵,并挑选出了200名班长序列的士官。

这批士官又单独加入战场组织、数学统计、鼓励士兵的战场技术训练。

三个本地将领测试了一下能力,对传统战争模式的理解,超过了新的战术理解。王正留下了勉强可以使用的一个,剩下的送往军警队伍服役,给与了一定的职位。剩下的这位韩姓作为副官留在自己身边。不过后来做了背景调查---所有士兵都作了背景调查,此人原来是被灭国的金国人,改姓汉人。这倒是没有太大问题。

神殿派来一批男性教士成为军队中的精神指导者,他们负责教化士兵,提供精神安慰,和培训义务兵。

士兵中已经有很多皈依了神教,接来了家人。被淘汰的那批人中,除了自行逃跑的,有家人迁徙来江宁的,后来也被安排为军警和民团。

在背景调查后,产生了一些受怀疑的人,经过追踪甄别后,居然有大宋官民两面的间谍,甚至还有蒙古人的间谍,这倒是非常令人惊讶。惊讶的主要在于大宋民间的间谍,一些豪门派遣了子弟混入军队,蒙古人的警觉也非常令人深刻。这些人都被绞死在军事法庭。

经过数月严格训练的2600人分为两队,一队驻守江宁,训练守城和攻城;另一队在军营继续训练野战和方阵,也训练模拟守城和攻城。

王正采取了瑞典人改良的西班牙方阵来准备对付蒙古人的骑兵。蒙古骑兵战法,就是轻骑兵围绕撕开步兵队伍后,重骑兵集结冲垮步兵阵列。

他把300人作为一个小型阵列, 1200人做为一个纵队,配置一半的弩弓手和燃烧弹投掷手,一半的长矛手,这种长矛是特制的五米大矛。每十个人作为一个小队,听从小队长的指挥。每三百人作为一个连队,配制连队长;而一个纵队配一个纵队长。

在这个过程中,江宁继续对外招兵,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强悍的人们过来江宁。

王正把欧洲武士组成了一个500人的稍大型方阵。矮人武士的体力无法操控五米大矛,这对他们来说过于巨大了。所以王正采取了现代战争的做法,针对对方是步兵,则远程攻击用弩炮弩弓,近距离攻击则用长矛拼刺刀,投掷破甲椎。由于双筒猎枪刚开始制造,数量不多,否则矮人武士可以全部配备火枪来作为热兵器队伍上阵。对待轻骑兵,二米多的长矛还能应付,对待重骑兵就只有依赖其它军人的方阵。不过有燃烧弹和手榴弹的存在,也未必不可以战。

另外曾在普吉岛演练过欧洲武士和矮人武士组合,主要是语言的问题,沟通不畅在战场误事情。还是放弃了。

训练和招兵在进行中,王正中间乘飞剪船回了两次安达曼王国,在元老院小规模的常务会议上述职和讨论一些进展。离开的时候,则交给恩雅监国,王建国旁听国事。由于安达曼王国一致是粗放式的分布式管理,各教区、舰队、群岛、酋长、工商业等领域按照目标自组织运行,王室起到的凝聚力远大于实际操作。王正不断离开后,这一切就更顺畅,偶尔王正会思考,如果自己突然通过黑洞离开了,安达曼王国也能自动运行几十年。

所以,他过了半年之后,仍呆在江宁。

预料中大宋发动的战争迟迟没有打响,江宁的军队再次扩张到5000多人,矮人武士轮换了一批,来了五百人的新矮人武士,五百人的欧洲武士仍留下。对他们来说,接近于欧洲南部的江宁气候更适合自己,胜过了在东南亚的热带丛林里。

王正讨厌每天戴着锰钢面具进出,但他的身高太具特征了。王正从欧洲武士军团里选了几个身高和自己差不多的,开始一起出门。安达曼军人平时可以穿军服,也可以穿便服。王正为自己和欧洲武士制作了一批欧式的斗篷和对襟棉衣,腰间扎宽皮带,挂刀剑。冬季里江南还是蛮冷的。此时是小寒冰时期,北方蛮族从欧洲到亚洲都集体南下了。

江宁没有多少人见过国王,伴随着一群高个子欧洲武士,虽然比较在大宋人中间比较显眼,但把王正的身份掩饰了起来。

王正开始在城中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