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高阳难得看见自己师父脸上出现严肃的表情。
“有”这个回答秦高阳踌躇良久。
“哎~先进屋吧。”章弘茂有些失望。
师徒二人进屋分而落座章弘茂开口说道:“你可知武学一道自上古先民之时便已有之。起初大地尽是蛮荒,凶兽横行。先民体弱天生处于弱势,是以吾等祖先崇拜世间一切:风雨雷电,水火土木,蠃鳞毛羽昆凡天地有,皆涵盖于内。”
这样的说词秦高阳第一次听说,不得不得不让他心惊。不过章弘茂不理小徒弟能够接受与否接着说:”为此先民将其形状或用锐物颜色刻于器皿石壁,乃至自身,妄图借天地伟力寻得安稳。至此便有了图腾。先民视图腾为天地之力的象征。“
“武学蒙于图腾始于文字,上古先民同图腾之意,借天地万物之形衍生出古文字,先民相信文字,图腾同有伟力,有通天之能,始刻于兽骨龟甲用于祈福辟祸,祈求苍天,是以古文字多为祭文,极少用作寻常记事。图腾时期以模仿凶兽而来的古体术因为可以带来力量,能更好的活着,所以以古文字记载流传后世。”
“这就是现在的武学??”秦高阳情绪异常高涨,一脸的不可思议仿佛知晓了整个天下都极少知道的上古秘闻。
“不,此时古体术还称不上武学只能说是搏杀之术。”没想到章弘茂一口否决了秦高阳的猜测,“为生存所迫上古搏杀之术无所不用其极,是残忍的。传至数代,先民不在单纯视文字为力量,而开始认为文字承载的乃是天地至理,他们可以通过文字获取世间万物的力量……”
秦高阳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章弘茂的讲述:“师父,那文字不还是代表着力量吗?”秦高阳认为这并没有任何区别。
“对也不对,此前文字便是力量本身。经数代之后,文字便成了天地变化过程的描述,这段描述特指一种特定的变化中的力量,而人可以通过这个描述重复这个过程获得可控的相同力量。此后,文字就成了天地至理的演化。描述着各种事物的样子,其中所有变化中相同的过程被人们加以总结,成为我们口中的道理。描述和总结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字描述,加以搜集修订就是今时的学说。当今武学便是将前人的学说加以补充去芜存菁所形成的,世间其他学说不外如是。现在,你可明白?”章弘茂一股脑说了这么多,秦高阳自然不是更明白而是更糊涂了。
不过好歹他有眼力劲,见自己师父说了这么久口渴是必然的,赶紧屁颠屁颠的倒杯水去献殷勤,妄想躲过这个问题。嗯……章弘茂自然是看穿了,不过他也明白一次说的太多未必能记住,也就顺势放过了自己的小徒弟。
“哪个,师父,您为什么对我讲这些?”秦高阳听得云山雾罩糊里糊涂的。
“《武卷》扉页有一句‘此卷行鹤形炼其神,假借其名而藏福’此为《武卷》总纲,自古以来,武学就是为了生存护身而存在,到如今,地大物博,天下农耕所收颇丰,人们多不在为生存而拼命。到今日,武学多为护身只用。何为护身,不为人祸所扰,不为外邪所侵是为护身。人之一生,人祸不近疾病不生便是福。习《武卷》便是要不知不觉逐渐实现这一要旨,谓之藏福。”
秦高阳将师父说的话一字一句都刻在了心里,待以后时常回忆。
“九指的小说书匠原本是个赌徒,还是个颇有名气的赌徒,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认识些。为何不去让你拜其他人为师,而让你来我这里?不就是看老朽我没多少日子可活了,送你来这里服侍老朽我么,顺便教你武学。比起老朽如今的无欲无求,外面可各个都是猛虎野兽。就你这种愣头愣脑的傻小子怕不是几天就要被人埋了。有道是五人三姓莫同行,三十六人不渡河。你还有好多要学,这外面看似天大地大无拘无束,可还是有外人不可知的规矩。就算为了自己不管什么事何不先放下安心学呢。”
“是,师父,弟子知道了。”秦高阳这才明白章弘茂的用意,心中感慨良多。自己是有多大的幸运才能遇见说书的老先生和师傅啊。虽然说书的老先生有点私心,可就是如此他却比任何时候都觉得安心。
福寿庄前,从惠县赶了数天路的黄脸大汉牵着那匹瘦马出现在了这里,蜡黄的脸冻得通红。看着两人多高的门楣上鎏金的福寿庄字样,没有去敲门只显出一脸诡异的笑容。牵马离去的时候回头还多回头多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