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正音
曹操逃进了蒙山,目的地是彭城。
这一次终究是输了,他一无所有,丢掉了所有的领土、荣誉和部下,如同丧家之犬一样在深山里奔逃。
但曹操却并不觉得自己的武运终结了,只要能去彭城,那里还有陈登和孙坚的联军,那里还有最后一场决战。
而有他参与,陈登和孙坚未必不能打赢。
说到底,在曹操的内心中,他并不觉得这一次失败是他自身的原因,他只是赌输了。
在泰山军的三面合围中,他已经尽可能的加大赢面了,但天不眷他,让关羽能找到自己的大营。
关羽。
想到这个男人,曹操又不免想着,如果这个男人属于他曹操该多好?
为何那张冲可以这般得人?为何一个农夫的儿子却可以让这般多的豪杰效忠。
张冲啊,张冲,我输给你不冤。
但这远远没有结束呢。
在这样的困顿中,曹操想到了高祖皇帝,想到了他在彭城之败后,又在荥阳重新站了起来。
此时的曹操并不知道,去年袁绍仓皇南窜的时候,也以高祖皇帝彭城之败而能重整旗鼓的故事激励自己。
如果他知道去年袁绍也是这么想的话,他可能就不会再想高祖皇帝了。
但和袁绍不同的是,此时的曹操有着坚强的信念,他知道自己不能死。
他必须活着。
为了他的活,已经有足够多的人为他而死了,他不能让这些人的死白费。
想到这里,曹操又一次想起昨夜发生的。
当关羽的两千突骑出现在谷地时,曹操就明白自己是彻底输了。
两千骑兵即便面对五倍多的步兵都可野战胜之,更何况当时的曹操只有失去斗志的屯田兵。
所以当一切不可挽回的时候,曹纯站了出来。
这个本家堂弟义无反顾要穿戴自己的行头,代替他去吸引泰山军的注意,从而让他曹操可以顺利逃脱。
然后许褚也站了出来,这个如山一般的好汉子,哭着向曹操恕罪,恕他再不能侍奉在他曹操的身边了。
要让敌军相信曹彰是曹操,光靠行头是没用的。
所有人都知道,曹公在的地上,他许褚就在。
曹操一想到他和许褚离别时的场景,听着许褚悲戚的握着自己的手,泪流满面。
听着那一句句“主公”,曹操只感觉心都要碎了。
也许此刻,他们都已经战死了吧。
但曹操内心中却多么希望他们能被泰山军给俘虏呀,按照泰山军的政策,他们至少还能活下来。
而只要活下来,他们终究还能再见面。
想着曹氏一门宗族,想着许褚、戏志才这些文武,想着休儿和丕儿,曹操内心只有满满的愧疚。
他曹操是逃了出来。
经过一夜日的奔逃,曹操很确定他已经彻底脱离了泰山军追击的范围,而且他走的是泰山军如何也想不到的方向,西方。
但他曹操为何能逃出来呢?
不就是上面那些人听了曹操的命令,让他们向着东面突围吗?
陈群、戏志才这些人多聪明,他们如何不知道往东跑看似是活路,但却是彻底的死路。
但他们却毫不犹豫地听从了自己的命令,都往东突围了。
他们都明白,真正的活路是顶着泰山军来的方向,突入到蒙山内,然后顺着蒙山一路潜行,直到彭城。
但这条活路却必须要所有人都走死路才能活。
只有所有人都往东突围,泰山军才会下意识的往东追击,如此他曹操才能向西逃命。
在那一夜,曹操的确足够卑鄙。
但却依旧有这么多人心甘情愿为他而死。
曹操的内心一直是非常坚强的,他有着足够的信念,让他的行为自洽,即便背负千古骂名,他都能有一副自己的道理。
但对于昨夜的事,即便到现在,曹操都在饱受道德的煎熬。
无论他内心如何去找借口,他都明白,他对不起这些人。
也更是如此,曹操满脑子里就是一个念头:
“我要活着走到彭城。”
从蒙山到彭城的这段路,如果是普通人是肯定走不到的。这里到处都是崎岖的山路,时不时就有猛兽出没,想要单人匹马连续越过群山如何容易?
但曹操有信心。
他老家就是沛郡的,沂蒙山区距离自己老家并不远,他以前游历天下,遍访好友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走过。
即便以前他都是起居成群,而这一次却只有他一人。
其实曹操的确有这个能力。
在另外一个时空,他行刺董卓失败后,就从洛阳一路跑回老家,那一段路比他现在走的还要远,还要危险。
但最后曹操依旧走完了这段路,顺利回到家乡竖起大旗起兵反董。
可以说,曹操事业的开端就是从这条逃亡之路开始。
而这一次,在这个位面中,曹操的东山再起是否也会从这一次逃亡之路开始呢?
历史是否真的有它的注定的命运?
……
连续几日,曹操钻山入林,渴的时候只喝山泉水,饿的时候只吃自己认识的。
也幸好现在已经到了春天,万物复苏,曹操才得以活下来,如果是冬天,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但纵然是这样,只是在山里逃亡的这段时间里,曹操也苍老了许多。
山中不知日月,到底在山里多久他已经是没有概念了。甚至连方向,曹操也只能按照林木枝叶的朝向,大概估摸。
在脑海里估摸了一下方位,曹操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已经走到兰陵一带了。
兰陵已经是到了东海郡一带了,再往南走,就能到彭城了。
但具体情况曹操还需要出山才能确定。
此时曹操的身体情况已经不是很好了。
这几日因为总吃山泉野果,曹操就染上了痢疾,在再加上连日奔波劳苦,休息也不好,曹操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
他必须在自己体能还在的时候出山,不然一旦在山里病倒,生死难料。
拿着林中树枝作为手杖,穿着粗衣陋裳,曹操攀越过最后一道土坡,终于看到了袅袅炊烟。
此地峰水汇聚成溪,溪水边是一座小堡,然后在堡外散落着木屋、地窝。
曹操看着这处山野坞壁,想了一下还是将头发弄得更散乱些,然后才跌跌撞撞的下了山。
越是往这处坞壁走,曹操就能感受到这个地方的贫穷。
这里大部分都是窝棚和地窝,连棚户都很少,更不用说是木屋了。
不过曹操并没有往心里去,乱世中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了,多少人都不如这些人呢。只是曹操在心里已经调低了自己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