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俊愣了一下。
“加一场恩科?”
加一场恩科,大明就多几百进士。
历代大明皇帝。
对加恩科是十分谨慎的。
但对臣工举子来说。
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黄仕俊果断点头同意。
一边的温体仁则若有所思。
他想的更深一些。
中枢权威。
大家认同,你才是权威。
大家不认,你就啥也不是。
田君迁篡夺中枢。
迫切需要大明诸省的认同。
而诸省学子入京备考。
不就是最大的认同吗?
田君迁只要把这次恩科给办成了。
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态势,就真的成了。
“这个少年郎,好敏锐的心思啊!”
温体仁心中赞道。
武英殿中。
田君迁将一个个留下的大臣打发走。
最后只留下温体仁。
温体仁知道重头戏来了,不由正了正衣冠。
然后只听田君迁道。
“温首辅,今夜你可休息不得了。”
客气一句之后。
田君迁接着道。
“你需要立刻拟出三道圣旨。”
“哪三道?”
温体仁忍不住问道。
田君迁道。
“第一道,自然是安民告示。”
“告示如何润色,是先生的事。”
“但有几点需要讲清楚。”
“国家内忧外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我才行兵谏,清君侧之事。”
“现京城初定,为防宵小。京师将戒严三日。三日之内,京师军民,不许出入。”
“三日之后,百姓可安居乐业。”
温体仁点点头。
京师刚刚剧变,行戒严,乃是应有之义。
“第二道,是改革中枢政体。”
“恩?”
听闻田君迁此言,温体仁严肃起来。
细心聆听。
“复五军都督府,为大都督府,节制天下诸军事。”
田君迁看了温体仁一眼。
语气加重。
“我为大都督。”
温体仁没有表示反对。
反而道:“国初,大都督权责最重时,掌天下兵马,屯田,军籍,选将,是否以此为据。”
田君迁点点头。
温体仁亦点头,又问道:“那么第三道旨呢?”
田君迁笑道。
“崇祯维新,新政总要有些新气象。”
“这第三道圣旨,就先给天下臣民些许好处吧。”
“什么好处?”
温体仁好奇问道。
田君迁向前走了几步,环视一眼武英殿。
才转过头对他说。
“其一,撤销东厂,废除司礼监批红之权,召回各地镇守太监、分守太监、守备太监。”
“废除各地监督仓场太监,税使、采办、织造、烧造太监,一律召回。”
“总之,废除太监干政之权,今后他们只存于宫中与各王府,职权仅限于二十四监。”
“此外,宫中和各王府,停止招收新太监。”
田君迁说完,望着温体仁。
“你说,这个好处如何?”
温体仁身子有些微微发抖。
这个好处,简直是泼天的。
“田公子,不,大都督!”
温体仁激动道。
“只此一条,就能收大半天下士子之心。”
田君迁心中不屑。
天下士子之心?
顶个屁用。
激动之后,温体仁问道:“大都督,这第二是什么?”
“其二嘛。”
田君迁望向武英殿外。
殿外除了打着火把执勤的军士,其余一片漆黑。
但通过这一片漆黑。
他却似乎能看到无数大明的子民。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