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御门听政(2 / 2)大明:当皇帝,太难了!首页

“踏马的,几点了?”

“四点!”(古代十二时辰,作者懂,但是不想写)

朱允熥听了想打人!

决定了!

等办完朱元璋和朱标的丧事以后,就下令,以后上朝的时候,时间要晚一点。

七点上班!

也让这群大臣们少辛苦一点,享受享受!

……

明朝皇帝上朝,并不是在金銮殿里。

而是御门听政。

这个按照规定,是天天都有的。

每日临朝!

这是朱元璋定下的祖制。

老皇帝把宰相全部都裁撤,朝中的一切大事小情,就都得由他自己决断。

上朝最频繁的时候,朱元璋“一日三朝”。

早朝,午朝,晚朝!

上朝的频率,让满朝的文武大臣们,叫苦不迭。

与汉朝,唐朝皇帝的五日一朝,十日一朝相比,明朝皇帝,大臣们,都非常的辛苦。

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

实际上!

这样上朝的频率,朱元璋到了晚年以后,也受不了了。

改在奉天殿里上朝。

就是俗称的金銮殿。

……

当然,现在才是五月份,天气还好。

朱允熥入乡随俗。

决定把他的第一次御门听政,交出去。

朱允熥穿戴龙袍冠冕。

在一大堆的大汉将军,太监们的带领下,来到了奉天门。

升宝座,鸣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一跪三叩头,向北朝拜。

“免礼,平身!”

因为这是朱允熥举行的第一次御门听政,京城里有资格来的,都来了。

大概有个四五百人!

但实际上,根据朱允熥了解,平常的时候,御门听政参与的人数,并不多。

少的时候,十几个人,多的时候,也就几十个。

而且。

也不像电视剧里演的:参加早朝的时候,一个长相威严的大臣,突然从人群里,走出来,说:“臣有本奏”。

或者如某些历史小说里写的。

那个大臣要说话,就提前咳嗽一声,好像是在提醒同僚们:老子发言(炎)了一样。

或许某些朝代,确实存在大臣靠咳嗽,抢先上奏章的规定。

但在明朝,这是不被允许的!

明朝的朝仪规制非常的严格。

如果,大臣们在上朝的时候,有喧哗、耳语、咳嗽、吐痰等行为,均属失仪。

更不许大臣们,在朝班内横穿。

各衙门,依次奏事。

官员奏事的时候,要绕道班尾,再走到皇帝的御前。

跪奏。

奏完。

退回。

如有违反,御史可以直接纠举,说对方失仪,有大不敬,让皇帝发落惩处。

最后都没事了,鸣鞭,皇帝回宫,文武百官,照序退出。

……

如果还不能理解御门听政,可以搜索一下撕葱老爸大老王,面无表情的,坐在办公室里,听各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排成一队,一个个的,汇报工作的视频。

非常的形象。

……

就像朱允熥昨天想的一样,今天的御门听政,百官里的坏人们,一开始,就把目标,直接对准了秦王朱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