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三劝三辞,这都老规矩了。
杨廷和服软后,张太后的意见已经没人在意了,毕竟大家名声保住了,而有的人要么得罪了新君,要么就是巴结了新君,心情各异,哪儿有时间理会她。
要不是太后这个身份在,就凭她作为皇后独受专宠,害得孝庙只有一子,作为太后又不教好大行皇帝,还使其无嗣而崩,就足以投去无数的口诛笔伐。
……
劝进开始了,朱厚熜饶有兴致的看着魏国公徐鹏举率先来拿出第一份劝进笺。
三劝三辞的台词都是固定的,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是这都是该走的流程。
登基大典并不是马举行,这还只是劝进的流程,而且还不是一天内完成。
三劝三辞,第二场、第三场都是要隔一两天的。
毕竟这是十分神圣的一件事,从异族入主中原开始,兵强马壮可为天子,皇帝不再神圣,更是出了个儿皇帝。
到了大宋建国,才让皇帝有了原来的一些神圣性,可后来又是几番波折。
如今大明朝百年国运,再度让皇帝这个概念变得至高无起来。
当然,这只是针对于一般人,士大夫集团还是那副逼样,该忽悠皇帝就忽悠。
一度打压文官、喜欢探访民间的正德皇帝,以阴谋论来看,他的死就和这些人脱不了干系。
士大夫集团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那么推崇的明君孝庙,怎么会有这样的继承人?
等三劝三辞结束,朱厚熜就能用“朕”换掉原来的“孤”。
不过他心里却是没有多少兴奋,毕竟朱元璋喜欢自称“咱”,朱棣喜欢自称“俺”,只是个称呼而已,朱厚熜之前也不怎么用“孤”。
而正德皇帝留下来的,无疑是个烂摊子。
内阁四个阁老,平均年龄都是六十,年纪最大的梁储,那可是景泰二年就出生的老人,今年年满七十岁。
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还有自己即将改元的嘉靖,一生涉及了整整六朝。
这可是活着的祥瑞!
杨廷和也已经六十多,剩下的两个,分别是蒋冕、毛纪,也快六十了。
不过杨廷和虽然有些独断专权的意思,却也不是循序守旧之辈,他没有因为大礼之事而忘记自己的初衷,决定要和朱厚熜好好谈谈正德朝的弊政,进行改革。
只是现在登基为重,杨廷和根本没机会和朱厚熜交谈。
在行宫搞定了第一次劝进流程,百官也就先退去了,因为现在朝政急需稳定,在杨廷和等人商议之后,决定隔一个时辰就第二次劝进,然后再隔一个时辰第三次劝进。
迟则有变,内阁四个大臣如今都不想耽搁。
到了正午时分,劝进结束,朱厚熜难以推迟大臣们的热情,只能勉强接受了劝进。
“奉大行皇帝遗诏,朕于四月二十一日,即皇帝位。”
随着朱厚熜念出自己的继位时间,众人纷纷跪倒行大礼,山呼“万岁”。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