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5章 桃源style(1 / 2)回到史前当野人首页

将两地分隔开的大雄山是一片联绵起伏的低矮山丘,虽然植被茂密,但对常年在恶劣的环境里求生存的原始先民来说,这段山路并不算难走。

猎人们循着来时清理出来的道路和留下的标记领路,牛头部落派出的六名“访问学者”脚步轻快,紧紧跟随,他们观察着四周陌生的风景,默默记忆路线。

牛娃是个话痨,一路上除了睡觉,嘴基本没停过。

他对那个名叫桃源的地方充满好奇。

给居住地命名本身就是一件新奇的事,牛头部落祖上迁徙了不知多少次,从来没有给任何一个地方命过名,他们没有这种习惯。

但牛娃觉得这个习惯很好,值得学习,不管将来迁徙到何处,人们都应该记住自己来自哪里,记住曾经养育过自己的土地。

不过……

“为什么要叫桃源呢?那里有很多桃花吗?”牛娃开始了他的十万个为什么。

张天很耐心地解释:“在我们的语言里,桃源意味着不被外人知晓的富庶肥沃的土地。”

“这样啊……为什么你们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呢?”

“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往来,语言要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融合。”

“那为什么你会懂得我们的语言呢?”

“这是天空的指引。天空教会了我你们的语言,让我引导你们成为天空的子民。”

“赞美天空!是不是快到桃源了?”

同样的问题牛娃已经问过多次,张天知道他很急,所以每次被问总是让他先别急,这次却点点头说:“嗯,翻过前面那座山,应该就能看到龙窑了。”

“龙……窑?”

牛娃重复着这个有些拗口的词汇,问:“那是什么?”

张天不答,笑了笑说:“等看到你就知道了。”

见天空祭司笑得神秘,六人心里都跟猫抓似的难受,期待值被拉满,脚步越发轻快。

终于,当炎炎烈日升至头顶,一行人翻过最后一座山头,一片开阔平坦的土地映入眼帘。

在山坡上,牛娃看到了天空祭司口中的龙窑:两座匍匐在山坡上如同巨蛇般的庞然大物!

六人心头一震,他们去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壮观的风景,直觉告诉他们,这两座庞然大物绝不是自然的造物!

天空祭司证实了他们的想法:那是桃源人的杰作!

这简直不可思议!

阿棚在六人中最擅长木工和建造,他可以用木头盖出容纳好几个人的房屋,放眼整个河西,他的技艺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一直引以为傲。

然而,即便把他盖过的所有房屋加起来,也远不如这两座龙窑宏伟!

怎么做到的?

他加快脚步,奔向坐落在山坡上的龙窑,恨不得立刻一探究竟。

因为春秋两季要忙于农事,所以一般都在相对清闲的夏季烧制陶器,不过夏季天气炎热,顶着烈日烧陶犹如雪上加霜,十分考验族人的意志力。

他们回来的时机恰到好处,窑工们刚烧完一窑陶器,这时正在出货。

以黄为首的一众窑工朝归来的族人挥手示意,高声吆喝。

离得近了,六人都看清了窑工们搬运的东西,不禁目瞪口呆,牛娃更是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

他一个箭步上前,置身于陶器的海洋中,魂不守舍,仿佛活在梦里。

这些珍贵的器具仅仅几件就价值一头牛,若是将这里的陶器全部拿到集会上,能换多少头牛?

数不清,根本数不清!

牛娃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随手抱起身旁的一个陶罐,好漂亮的颜色,好滑溜的外壁!

这里的陶器不仅数量多得惊人,而且比部落花高价交换来的漂亮得多,轻薄得多,显然都有极高的品质!

他轻轻抚摸光滑的陶身,爱不释手。

想到自己曾向天空祭司炫耀自家部落的陶器,牛娃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对不起,是他说话太大声了。

“嘿,你干嘛!”

黄瞅这人脸生,试图阻拦,却被天空祭司制止。

虎头等一众猎人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族人。

众人惊奇不已,他们在这里生活快三年了,还是头一回碰到本地土著,见对方瞪大了眼,东摸摸西瞅瞅,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族人们既觉得好笑,又感到无比自豪。

“你们哪儿来这么多珍贵的陶石?”

牛娃难以置信。

河西各部落中只有少数几个部落知道如何制作陶器,他们都声称陶器的原料是一种名为陶石的石料,这种石头非常稀少,因此无比珍贵。

此时此刻,牛娃望着窑里窑外数不清的陶器,隐隐觉得自己可能又被骗了。

张天说:“你不是想知道龙窑是什么吗?龙窑就是用来孕育陶器的场所,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制作陶器并不难,天空的子民都可以学习制陶的技术。”

这番话令六人怦然心动,就冲着这项福利,他们也很乐意投入天空的怀抱。

“那修建龙窑呢?”阿棚忍不住问,“天空的子民可以学习怎么修建龙窑吗?”

他仔细观察过了,这两座龙窑不是他熟悉的木建筑,用的是一种方方正正的红石头,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石头不仅形状一样,连大小也相差无几。他们上哪儿找到这么多一模一样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