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动员所有人,集中力量按计划行事。
十天后,大鱼部落与牛头部落一并迁徙而至,继野鸭和鸿雁之后,野牛也加入畜禽的大家庭。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个夏天,可以放开膀子大兴土木了。
住了三年的集体宿舍,这些竹屋饱受风吹雨打,墙体开裂的开裂,茅草脱落的脱落,修修补补至今,是时候推倒重建了。
说干就干!
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率先驯化了谷物,而不是蔬菜瓜果,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张天划分出各个生活区的范围,把具体的规划告知荆、黑蛇等人,让他们带着住户去建造自己的生活区。
但张天不单单为了星星部落,沿途的各部落同样是他的目标,他要把天空的恩泽带去河东,听说河东的人口更多,都是行走的信仰值,决不能错过。
在刚过去的那个冬天,张天和林郁已经重新做了规划。
挖出来的黄土,可以用来烧制陶器,也可以堆筑高地,在其上修建房屋,以防水患。
目前采用的是放牧饲养的方式,让它们自己出去找食吃,可以节约大量饲料和人力成本,同时使鸭群得到很好的锻炼,增强鸭宝宝的体质。
但现在,随着新生儿的数量逐年递增,以及牛头部落、大鱼部落的并入,氏族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四位数,堪堪一千出头。
这无疑是一个大工程,不过在开始施工之前,一如既往的先挖渠。
这次修建对竹材的需求量很大,林郁不得不使用青石的力量,令已砍伐的竹子重新长出,供男人们二次砍伐。
学堂单独成一区,建在整个桃源的中央。
水果也是一样的道理。
张天的计划是先将原来的丰收渠拓宽成一条大的主河道,然后接着向大雄山的方向挖,同发源于大雄山的大雄河连通起来,形成活水。
不同的是,以前一屋住十个人,现在一屋住六个人,多出来空间可以放两张坑桌,窗户是敞口的,采光和通风很不错,大夏天的,也不用担心会冷。
更关键的是,蔬菜不像粟和黍这么贱,它对水的需求更高,也更容易患病虫害,在没有农药和除草剂、也没有灌溉系统的时代,唯有精心打理才能保证蔬菜的产量,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很不划算。
猪到今年已经是第三代了,长相仍然狂野,但野性已经彻底消除,身材也有发福的迹象。枭从草原人那儿学到一手牧羊的本事,如今用于牧猪,也卓有成效。
雏鸭和雏雁都已发育成熟,不再依赖张天的照顾,但仍然对将它们养大的男妈妈充满依恋,经常捉一些虫子回来喂他吃。个别英雄母亲已经开始带孩子了。
以天空祭司和巫师大人的神力,有他二人护航,风险必然大大降低!想到这,江河一阵窃喜。
虽然蔬菜可以用泡制和腌制的方式保存,某些蔬菜比如萝卜白菜可以通过掩埋在土里来延长保质期,但在冷链技术普及之前,蔬菜的大规模储存是无法实现的。
他们现在开垦出来的种植谷物的耕地已经超过三千亩,其中有三分之二用于精耕细作,亩产能达到种一得五甚至得六,剩下的耕地采用粗放式的种植方法,也能种一得三。
当凿开最后一层壁障,活水自小南河和大雄河汹涌而出,双向奔赴,继而充满整个渠道,所有人都欢呼大叫起来,胸中涌起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经过数年的种植,如今,农业已经成为氏族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在族人的生产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渔夫和猎人们的工作重心也都转移到农业活动上,只在相对清闲的夏季才常去湖中或山里捕获野味,补贴家用。
如果只是去星星部落,倒不必这么麻烦,把狼孩叫回来,坐“地铁”更快也更安全。
而且水果本身很难被驯化,现代的绝大多数水果,比如桃、苹果、樱桃、西瓜等,它们的野生种都是无法食用的,即便偶尔出现了一棵果树产生了有利于人类的变异,却又因为果树需要异花传粉而无法大规模复制这种变异。
因为还没有出现对偶婚,因此就还没有“小家”的概念,只有氏族这个“大家”,所有人都是家人,只不过亲疏远近有所差别而已。
蔬菜不适合大规模种植,不代表它不适合种植,事实上,蔬菜被驯化的历史不比谷物晚多少,数千年来,平民百姓往往习惯于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一小块地用于种植蔬菜,便于浇灌和打理。
有了纵横交错的水路交通,运输不再是问题。
冰消雪融后,一众留学生再三感谢天空祭司与巫师大人的慷慨,随后辞别新结交的语伴和朋友,踏上归程。
尽管工具落后,尽管工程量浩大,架不住他们人多,大几百人分工合作,挖渠、运土、堆筑高地……有条不紊地推进。
所有人将按照职业入住各居住区,简单说就是同一个职业的住同一个区域甚至同一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各个部落的族人打乱,以便新加入的部落更好更快地融入。
相比之下,竹鼠这种一放出去就不回来的笨蛋,就显得性价比不高,因此当种鼠的数量达到三百只后,张天没有再扩大养殖规模,等以后猪、鸭、鹅驯化到一定程度,竹鼠早晚要被淘汰掉。
林郁总是用同样一句话回答:“现在还不到时候。”
这样一来,原本像贫民窟一样密集的居住环境将自然而然地分散成多个生活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员拥挤造成的给排水和供暖压力,提高生活品质。
其他畜禽的驯化也是一个道理。
丰收渠的主河道宽约五米,支流大多在两米左右,深度不超过两米,河道两侧堆筑起呈一定坡度的高地,堤岸高出水面半米有余,以这一带的降雨量,即便在潮汛最猛烈的时候,也无水患之虞。
牛头部落带来的野牛经过驯养,性格变得温顺,不过耕地的技能还得从零开始训练,最好是从牛犊开始培养,有几个母牛眼瞅着快生了,张天一直眼巴巴盼着呢。
堆筑起来的高地上,房屋不说鳞次栉比,起码布局合理,曾经集中营似的建筑群变成了离散的小聚居区域,不再有那种逼仄、杂乱、压抑的感觉。
每个生活区都各自独立,有完整的配套设施,水道交错,舟筏出入。居住的区域扩大了,闲置的土地就可以开辟出来种植蔬菜。
这一季的辛苦,很值!
众人累得气喘吁吁,但现在还不到休息的时候,该收谷子了。他们放下建筑工具,背起背篓,走向金灿灿的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