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秦王王书,吕不韦面色大变(1 / 2)大秦国师首页

“那就谢过上将军了。”

“蒙武将军在军前十多年了吧,战功也立下不少。”

“在大军中,一直被上将军压着,这有失公允啊。”

“我会禀告太后,请太后擢升蒙武将军为国尉。”

“今日就不多叨扰上将军了。”

目的达到,陆知节自然要投桃报李。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粮草调拨,就是国尉的的职权。

除此之外,所有有关大军的一切后勤工作,都是国尉府负责。

故此,国尉必须懂军务,还必须懂政务。

同时,鉴于国尉在朝,要和各官署协调诸多物资。

还需有一定的人望和资源。

总体说来,此人一定要秦王放心、朝堂放心,上将军放心。

蒙武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如何是好,蒙武还不够资格……”

蒙骜的话还没说完,陆知节的人影已经消失在影壁之外了。

“真是大才啊!”

良久之后,蒙骜说了一句。

蒙骜的确压制蒙武的升迁,不然就蒙武的才具,出任一方将军绰绰有余。

比如武关、比如离石要塞。

甚至,前军主将也行啊。

但他为了彰显公正,一直压着。

就其实而言,作为一个老父亲,心底里还是希望儿子有所成就的。

自己总有老死的那天。

到时候,如果蒙武不在高位,蒙氏兴许就要落寞了。

此番答应陆知节力扛嬴政上位,他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三日之后,新君继位大典在咸阳大殿举行。

咸阳的大秦官员悉数上殿。

陆知节也在其中,不过还依旧是最次席。

各区域的大臣刚落座。

就听值司大臣桓砾高声道,“新王临朝。”

话音方落,就见英姿勃勃的嬴政头顶黑锦天平冠,身着黑丝秀金大袍,腰悬穆公剑从黑鹰大屏后绕了出来,坐在了长九尺,宽六尺的王案。

“秦王万岁,秦王万岁!”

各区域大臣在坐案前跪拜。

嬴政朗声道,“诸位大臣就座。”

“老长史宣书。”

桓砾走到王案下中间位置,缓缓展开一卷书简道,“秦王政元年书:先王王后赵姬晋为太后。”

“统摄后宫,秉政国事。”

众大臣齐声高呼,“恭贺太后。”

但心底却在纳闷,太后为何突然要秉政?

难道提前和丞相、上将军商议了?

同样跪拜的吕不韦脸色倏然变得阴沉。

他此前根本没得到任何消息。

赵姬就给她自己加了秉政的头衔?

秉政者何意?

摄政也。

按理来,眼下秦王年少,大秦政务当由他一人操持啊。

且他之前心底就谋的是摄政王。

结果他没得逞,倒是硬生生让赵姬插了一腿。

好在接下来的王书,让他稍微缓和了一点。

桓砾继续展开一卷竹简,高声道,“吕不韦自入秦以来,屡建大功。”

“先救先王于水火之中,后又为朝政忙碌,人品厚重,德才兼备,今特拜吕不韦为丞相。”

“恭贺丞相,丞相万岁!”

众人又发出了一阵贺声。

但是吕不韦心里没一丝高兴,他本就是丞相。

除了他,难不成,要拜其他人不成?

新王登基,首要拜相,这是定例。

但是桓砾又打开了一卷竹简,“当下多事之秋,国政繁杂,丞相府总揽国事多有艰难。”

“特命纲成君襄助丞相府,处理朝政。”

众人一阵迷糊。

怎么地?

蔡泽这次明明犯事了,现在却不计较了?

不但既往不咎,还成为了丞相二把手?

这下,吕不韦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