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2章 戡难定功沈庆之(2 / 2)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首页

就在这时,太子刘劭密谋发动政变,弑杀刘义隆,篡位称帝。

南中郎典签董元嗣当时正从建康返回五洲前线,将刘劭弑逆的消息告知刘骏。

刘骏遂谋划起兵,准备讨伐刘劭。

刘劭篡位后,因刘骏手握重兵,对其非常忌惮。

他密谋致信给沈庆之,让沈庆之杀死刘骏,夺其兵权。

但沈庆之却根本无意帮助刘劭。他求见刘骏,将刘劭的密信呈上。

刘骏误以为沈庆之是要杀死自己,哭着请求在死前能与母亲诀别。

沈庆之向刘骏表明心迹,表示是要辅顺讨逆。

刘骏连称家国安危,在于将军,让沈庆之召集军队,进行军事部署。

主簿颜竣得知刘骏欲举兵讨逆,认为此时起兵并非良机,建议先联合四方藩镇,结果遭到沈庆之的厉声呵斥。

刘骏忙斥退颜竣,命沈庆之继续安排起事。

“沈庆之整备军队,不到十天便将起事之事全部安排妥当,时人都认为是有神兵相助。”

“不久,刘骏率军返回江州,顺江东下,向建康进发。”

“沈庆之被任命为征虏将军、武昌内史、南中郎司马,亦随大军东讨。”

“刘骏一路长驱直进,很快便逼近建康,并接受沈庆之、柳元景等诸将的劝进,于新亭称帝,史称宋孝武帝。”

“他大封功臣,以沈庆之为领军将军、散骑常侍。”

“不久,刘骏攻破建康,擒杀刘劭,讨平刘劭之乱。”

“沈庆之因功改任使持节、都督南兖豫徐兖四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出镇盱眙。”

“并进封南昌县公,食邑三千户,后又移镇广陵。”

“孝建元年,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联合江州刺史臧质、豫州刺史鲁爽,起兵叛乱,同攻建康,朝野震动。”

“刘骏忙召沈庆之入朝,让他率部屯驻武帐岗,守御京师六门。”

“当时,鲁爽驻军大岘。”

“左军将军薛安都渡江征讨鲁爽,却因历阳太守张幼绪怯战,失利而回。”

“刘骏遂命沈庆之赶赴江北,统率诸军总督战事。”

“鲁爽本欲与臧质会师,但却一直没有等到臧质,以致粮草匮乏。”

“他听闻沈庆之北上督战,决定退守根据地寿阳,遂拔营撤退。”

“薛安都率轻骑追击,最终在小岘将鲁爽斩杀。”

“不久,沈庆之督军攻取寿阳,讨灭江北叛军。”

“因功进拜镇北大将军、都督青冀幽三州诸军事,并获赐鼓吹一部。”

“刘义宣此时已与臧质联军东进,攻至鹊头。”

“沈庆之将鲁爽首级送到刘义宣军中,极大地打击了叛军的士气。”

“就在当年的六月,刘义宣、臧质兵败于梁山洲,相继被杀。声势浩大的刘义宣叛乱至此彻底平定。”

“刘骏论功行赏,加授沈庆之为开府仪同三司。”

“沈庆之上疏力辞,又被改封为始兴郡公。””

“孝建二年,沈庆之以年满七十为由,上表请求致仕。”

“刘骏改授沈庆之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但沈庆之不肯接受任命,前后数十次上表推辞,都被刘骏拒绝。”

“不久,沈庆之自广陵入朝,向刘骏当面请辞。”

“他援引张良退隐的例子,再三要求致仕,情绪激动时更是涕泪横流。”

“刘骏无奈,只得免去沈庆之的所有官职,以郡公的身份还居私第。”

“大明元年,刘骏又打算起复沈庆之,但仍被沈庆之所拒绝。”

“大明三年四月,竟陵王刘诞在广陵叛乱。”

“刘骏忙起复沈庆之为使持节、都督南兖徐兖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让他率军赴江北平叛。”

“刘诞听闻沈庆之北上,因门客沈道愍与沈庆之同宗,便让沈道愍去劝降沈庆之,并赠沈庆之玉环刀一口。”

“沈庆之却将沈道愍赶回,并历数刘诞的罪行。”

“他继续向广陵进发,很快便抵达广陵城下。”

李清照:沈庆之担心刘诞叛投北魏,便将军队驻扎在广陵十八里外的白土,以切断其北逃之路。

当时,兖州刺史沈僧明遣军助战。

豫州刺史宗悫、徐州刺史刘道隆也相继率部赶至,将广陵城重重包围。

刘诞见朝廷大军云集,果然率步骑数百人弃城北逃。

但部众刚刚行出十余里便不愿再走,沈庆之部将武念也率部追至。

刘诞只得退回广陵,继续坚守城池。

刘骏为了尽快平叛,又将右卫将军垣护之、左军将军崔道固、屯骑校尉庞番虬、虎贲中郎将殷孝祖由宋魏前线调至广陵,皆受沈庆之节度。

沈庆之随即进逼广陵,驻于洛桥西,但因正逢大雨而未能攻城。

刘诞仍想拉拢沈庆之,遣人送粮草给他。

沈庆之拒而不收,全部焚毁。

刘诞又从城上投下函表,让沈庆之转呈刘骏。

沈庆之仍不接受,并重申自己奉诏讨贼的决心。

沈庆之在城外填平沟壑,整修攻道,备好行楼等攻城器具,随时准备对广陵城发起进攻。

他还在西南方的桑里修筑三座烽火台,并与刘骏约定,一旦破城便举烽火传讯。

但当时正逢雨季,每日阴雨不断,沈庆之始终未能组织起攻势。

刘骏见战事毫无进展,指使御史中丞庾徽之奏免沈庆之官职,一面又下诏表示不予追究,以此激发沈庆之的斗志。

沈庆之直到当年七月方才组织起攻势,率诸军攻破了广陵城,将刘诞杀死,传首于建康。

当时,刘骏欲尽屠尽城中百姓,因沈庆之力谏,改为五尺以下全之,女口为军赏,男丁杀为京观。

不久,刘骏进拜沈庆之为司空,因其力辞,又依照西晋密陵侯郑袤的旧例,允许他朝会位次司空,门施行马,以示尊崇。

大明四年,西阳五水蛮再次叛乱。

刘骏又将平叛重任交给沈庆之,让他以郡公的身份统领诸军。

沈庆之经过一年多的攻战,将叛乱悉数平定,俘获蛮民数万人。

464年,孝武帝驾崩,命沈庆之与柳元景等担任顾命大臣,并留遗言。

太子刘子业继位后,赐沈庆之几案、手杖、三望车,他都推辞不肯接受。

柳元景等人因刘子业继残暴昏庸,密谋废黜刘子业,改立刘义恭为帝,并将此事告诉沈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