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帝三年,宇文泰又让韦孝宽镇守玉壁。”
“北周孝悯帝即位后,任命韦孝宽为小司徒。”
“北周明帝初年,他被封为麟趾殿学士,负责校勘图书典籍。”
“北周保定初年,朝廷因韦孝宽在玉璧的特殊贡献,设置勋州,并任命他为勋州刺史。”
“北齐派使者到玉璧,请求互通贸易。”
“韦孝宽便利用此机会,迎回了早年流落北齐的皇帝的姑姑和伯母。”
“保定四年,韦孝宽被晋升为柱国。”
“此时,宇文护欲东征伐齐,韦孝宽派人劝阻。”
“宇文护不听,结果惨败。”
“之后,韦孝宽请求放弃宜阳,在汾水筑城,抵御北齐,但宇文护不听,此事便作罢。”
“天和五年,韦孝宽晋封郧国公,食邑一万户。”
“同年,北齐军队果然放弃包围宜阳,向汾河以北进军。”
“韦孝宽修筑城池坚守。北齐丞相斛律光劝韦孝宽放弃抵抗。”
“韦孝宽却抓住北齐内部大肆互相杀戮的机会,制造斛律光要谋反的谣言,借此诛杀了斛律光。”
“建德元年,周武帝立志讨平北齐,韦孝宽便上书《平齐三策》。”
“建德五年,周武帝采纳《平齐三策》,亲率大军讨伐北齐。”
“第二年,武帝凯旋,北齐灭亡;”
“回军途中,路过玉璧,因韦孝宽说自己年老便将韦孝宽带回京城,拜为大司空,出任延州总管,晋爵上柱国。”
“大象元年,韦孝宽任徐、兖等十一州十五镇诸军事、徐州总管,率军攻陈国淮南。”
“他派遣杞公宇文亮攻黄城,郕公梁士彦攻广陵,孝宽率众攻,都取得胜利。”
“而后,韦孝宽及时派人守住要道五门,于是,陈军败退,北周尽夺陈的江北之地。”
“回军时,行至豫州,韦孝宽又平定了宇文亮的谋反,并将其抓获。”
“因平淮南之功,皇帝封韦孝宽的一个儿子为滑国公。”
“大象二年,朝廷命韦孝宽代替尉迟迥为相州总管,又命小司徒叱列长义担任相州刺史,令其先前往邺城。”
“韦孝宽到达朝歌时,尉迟迥派大都督贺兰贵接待。”
“他与贺兰贵交谈,怀疑有变,就假装有病,缓慢前进,又派人前往相州以求医问药为名,刺探尉迟迥虚实。”
“他行至汤阴,叱列长义逃回,称尉迟迥谋反,于是急忙返回。”
“并毁坏沿途的桥梁,又命令每个驿站多备酒食好好招待追兵,最后韦孝宽得以逃脱。”
“同年六月,朝廷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命他东征尉迟迥。”
“尉迟迥派子尉迟惇迎战,韦孝宽将其击败,乘胜进逼邺城。”
“尉迟迥亲自出战,结果兵败自杀。”
“还有没有降服的地方,韦孝宽都根据具体情况征伐他们,关东于是全部平定。”
“十月,孝宽凯旋归京。”
“十一月去世,时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十二州诸军事、雍州牧,谥号为襄。”
“韦孝宽的后代多有建树,其世子韦总随周武帝出征战死,韦总世子韦圆成袭爵郧国公,隋文帝时封食邑三千户。”
“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奠,包括韦孝宽。”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韦孝宽亦位列其中。”
“北宋宣和五年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韦孝宽。”
文天祥:韦孝宽以都督的身份,追随荆州刺史源子恭镇守襄城,兼任析阳郡守。
源子恭出身的鲜卑秃发部,其实是拓跋部的另一个马甲。
当年拓跋鲜卑还叫索头鲜卑时,拓跋诘汾的长子秃发匹孤与嫡子拓跋力微分道扬镳,这才有了盘踞在西北的秃发鲜卑。
当年那个曾经力杀西晋三任凉州刺史的造反大哥秃发树机能便是这一支鲜卑的首领。
源子恭的爷爷源贺回归北魏,正赶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经营西北,见到有人认祖归宗,非常高兴,就赐姓为源。
源贺在北魏混得风生水起,成为朝廷重臣,对废立大事都能发表决定性意见。
源子恭出身名门,一路平叛升级,很有前途,韦孝宽在其麾下非常愉快。
最让韦孝宽愉快的还是与隔壁新野郡守独孤信的交契。
独孤信能成为史上第一老丈人,绝对不是只靠颜值吃饭的,他可是后世著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是靠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富贵。
韦孝宽与独孤信两人关系极好,而且两人同样政绩出众,再加上两人的颜值都在线,所以被荆州好事之徒称作联璧。
后来,源子恭调离襄城,与韦孝宽从此一别两宽,各自走入不同的阵营。
韦孝宽获得独镇襄城的机会,赶上宇文泰进军雍州,就跳槽西魏了。
韦孝宽本就是关中人士,对于打回故乡去自然不会有啥意见,所以慨然从征。
等到宇文泰攻取潼关后,韦孝宽受命担任弘农太守。
对此,韦孝宽也很满意,毕竟他是弘农大姓杨氏的女婿,很容易得到当地士族的支持。
宇文泰率军前出潼关拒敌,当时正赶上关中遭遇大饥荒,西魏只征招到一两万士兵,与东魏相比简直是少得可怜。
在此情况下,宇文泰决定出奇制胜。
为了能够欺骗敌人,他声言要去支援陇右战场,虚张声势地带着老弱返回长安。
却偷偷地把精锐交给只有二十八岁的韦孝宽指挥,让他无论如何集中兵力,先干掉东魏的前锋大将窦泰。
他算准窦泰一定会路过潼关附近的小关,而小关一带沟深林密,适宜伏击。
于是,在听说窦泰渡过黄河后,他就派出少数兵马前去诱敌,将骄横的窦泰引入了伏击圈。
然后,他命人死死地堵住窦泰的退路,其他西魏军则占据有利地形攻杀敌人。
最终,窦泰死于乱军之中,东魏的前锋全军覆没。
韦孝宽初掌大军就能干净利落地消灭敌人,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窦泰被杀,彻底激怒了高欢,他调集二十万大军前来找场子,随即引发西魏以少胜多的沙苑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