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三朝老将伊萨·麦地那(1 / 2)十字军之王:凯撒帝国首页

凯撒历872年10月23日,伊苏斯,哈米德。

路德维希在营帐内愁眉苦脸的查看着地图,手里紧紧攥着汇报上来的情报。

经过半个多月的战争,一切都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十字军东征从一开始就陷入了重重困难当中。

首先,阿拔斯帝国的军队数量极其庞大,仅常备军数量就有八十万左右,与十字军数量不相上下,更不用说为了应对战争阿拔斯帝国还征集了大量的征召兵。

其次,阿拔斯帝国的军队质量良好,整体战斗力并不比十字军差多少,十字军之所以会比阿拔斯帝国常备军略强,完全是因为十字军中有大量的东法兰克王国精锐部队。

最后就是阿拔斯帝国这次战争的主将——伊萨·麦地那。这位七十七岁高龄的三朝老将,一直以来都是以冷静谨慎著称,然而他也绝非一个完全保守的将领,在需要做出大胆决定时候,他一样也能做出极其大胆的冒险决定。

现在的僵持局面就是他做出大胆决定的结果。

九月下旬,十字军通过海运从费利亚登陆进入拜占庭帝国境内。十月初,十字军从塞琉基亚地区向奇里乞亚地区正式发动进攻。

战争爆发之初,面对气势如虹的十字军,阿拔斯帝国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奇里乞亚和伊苏斯地区相继沦陷。

此后十字军一度进攻杜卢克山谷,随时有可能突破杜克卢山谷防线。一旦杜克卢山谷防线被突破,十字军就可以沿着两河流域长驱直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将剑锋直指阿拔斯帝国都城萨迈拉。

然而就是在如此紧要关头,伊萨竟然抽调了大半的杜克卢山谷防线兵力,转而将这些兵力放在了几乎已经是一座孤城的亚历山大勒塔,不过那里现在的名字叫做伊斯肯德伦。

为什么说亚历山大勒塔几乎已经是一座孤城了呢?原因就在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

亚历山大勒塔,东、南两个方向是高耸的阿玛诺斯山脉,运输补给的难度可以说是难如登天;西面是广阔的地中海海域,拜占庭帝国庞大的舰队堵死了水路运输;只有北面唯一一条可以供大规模军队进出的陆上道路。

这样看上去这座城市的的确确已经是一座孤城,想要攻陷这座城池指日可待。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亚历山大勒塔东南方向上一条河流的存在断送了路德维希困死孤城的想法。

这条河流穿过了整个阿玛诺斯山脉,然后经过亚历山大勒塔,最终流向茫茫大海之中。这条河流就是这座城市的生命线,阿拔斯军队通过这条河流源源不断的给亚历山大勒塔运输着兵力和资源。

同时这条河流也让亚历山大勒塔变成了悬在路德维希和十字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路德维希围困了这座城市,逼迫伊萨不得不抽调杜克卢防线兵力,让他随时都可以向杜克卢山谷防线发动进攻。但同时,他也必须要承担进攻杜克卢山谷防线的风险。

只要路德维希下令进攻杜克卢山谷防线,伊萨就可以命令亚历山大勒塔的军队从十字军南方发动进攻,逼迫十字军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扛着南面被进攻的风险继续进攻,要么撤军防守南面的阿拔斯军队。

由此可见,这位七十多岁高龄的老将,在用兵方面的手段十分老辣。

当然,路德维希不是没有想过应对的办法,但是面对这种近乎无解的死局,并不能起到多大的效果。甚至于还会导致其他的问题。

比如,刚开始的时候,路德维希曾尝试通过强攻的方式攻陷亚历山大勒塔,然而北面那条所谓可供大规模部队进出的道路,也仅限于可供大规模部队进出。

十字军在这片战场上根本无法完全展开,一窝蜂的进攻只会徒增伤亡。而且面对亚历山大勒塔高耸的城墙,即便十字军几次兵临城下却也是无可奈何,可能选择退兵。

此后路德维希又尝试进行分兵行动,主力部队负责进攻杜克卢山谷防线,另外一部分军队负责防御南部侧翼,将亚历山大勒塔的守军限制在通往哈米德的北部通道上。

按理来说,这个策略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可惜效果却并不理想。

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来自西法兰克王国和意塔利亚王国的军队,在作战理念上与东法兰克王国的军队有着巨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