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下面官员说的最多的就是,朝廷给予的俸禄,跟他们一年整体下来的辛苦劳作,不成正比。
虽然说当初给官员们制定俸禄的时候,刘伯温也是亲自参与了的。
但是当时过于乐观的诚意伯,却没有考虑到大明一个实际情况。
那就是他们在制定大明各个州府县官员俸禄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考虑到官员一家的生计问题,却忽视了衙门里面衙役和军师,还有牢头们的生计问题。
说白了,如果只是按照现在的俸禄,官员一家可以衣食无忧。
但是下面的人却会天天饿肚子,因为不管是衙役,还是牢头们,朝廷不会给他们发放俸禄。
这些衙役和牢头们的俸禄,是需要县令自己去发的。
但是如果县令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发放的话,根本就不够众人一家老小的生计。
可是如果不发放俸禄的话,那基本上衙门里面,就真的出现县令一个人光杆司令的尴尬窘境。
不管是断案,还是抓捕牢犯,这些都需要人去完成。
很明显县令一个人是完不成这么多工作。
可是朝廷一年之内,就给这么多俸禄,被逼之下,下面官员只能自己想办法,从其他方面多拿点银子,才能保证生计。
偏偏朱元璋对于这种贪赃枉法的行为,非常痛恨。
因为过往童年的一些不好经历,这位洪武帝一直觉得,天底下的贪官抓到一个就应该夷三族。
因为官员们的贪污,才导致民不聊生,老百姓流离失所。
可是往往现实并不是这样。
刘伯温也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亲自微服私巡过后,才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刘伯温自己也经常吃不上饭,还要依靠贩卖自己的字画,维持生计。
但是他还是尽可能的会从自己的俸禄里面,拿出一些银子,补贴下面御史台家境贫困的官员们。
只不过刘伯温的这点俸禄,对于整个御史台的官员们而言,杯水车薪,根本得不到解决。
刘伯温也因为此事跟洪武帝上疏过,但是朱元璋一直没有回应他,算是石沉大海。
今年京察又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基本上所有官员都有问题。
但是刘伯温却不打算像去年那样,一一严肃处理。
只不过如果真的被朱元璋知道的话,那么刘伯温以及整个浙东党可能都会有危险。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刘伯温才想到过来寻找许洛帮忙出主意。
当然刘伯温也顺便想探探许洛的口风,看看是否可以把这位少年郎挖到自己的御史台。
如果许洛真的加入到御史台的话,那么对于刘伯温而言,也不算是什么坏事!
反倒是刘伯温自己一定会轻松不少,省不少心!
虽然说刘伯温跟许洛相处时间最短,但是他却是三人里面最懂许洛的那一个存在。
如今刘伯温通过酒坊的事情,来请教许洛,也算是替御史台考验一下许洛是否真的有资格入朝为官。
PS:感谢“熊藏老爹”彦祖的推荐票~~~恭祝福寿安康,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