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烟灰产量极低,一盏油灯一天只能产出10g左右的烟灰。
收灰更是一件繁琐的活,但凡中间耽搁了一点点的时间,让它集结成块,那么制作出来的就不是好的桐烟徽墨了。
所以必须有人24小时,不间断的去手刷这个烟灰。
而且烟灰更是要求细如针,飘如烟。
收集好的烟灰还需要全部放进水里进行清洗。
灰中的杂质就会沉淀,最后漂浮在水面的就是纯纯烟灰,阴干备用。
这阴干需要两年的时间,待其火性褪去,黑度完全挥发出来。
之后,就需要准备十几种名贵的中草药、熬一锅药汤,来融化制墨的牛骨胶和牛皮胶。
再把融好的胶倒入烟灰中,再加入天然麝香、金箔、冰片等中草药。
意在使墨胶坚如犀石,莹泽丰腴,经久耐用,久不褪色。
为了让烟黑与辅料混合得足够均匀,还需要“轻胶十万杵”。
唯有这样,做出来的墨块才“坚如玉,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
再经过一冬一夏的稳定期,使得墨内的水分全部散发干净,黑度亮度挥发出来。
如此才能进入刻墨模环节。
也只有这样的墨,才让苏轼都为之赞叹:“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
用沾了这个桐烟徽墨的笔,书写的话,可以做到墨色千年不退,千年不衰。
“墨的发明,是龙国文化之幸。”石渠继续道:“有了它信息文字才得以传播和保留,有了它我们千年的历史文化才得以流芳百世。”
“墨,在历史的长河中兴盛了几千年,从古至今,都是文化知识的代表。”
“而如今,写字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少。”
“兴盛了千年的制墨工艺,却依然无法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开始逐渐断层。”
“从古时候的一墨难求,到如今的孩童不知墨印为何物。”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摒弃了很多繁琐的工艺。”
“也许将来,墨终会成为历史。”
“但用它书写的历史,将永不褪色。”
石渠的这番话,顿时引得台下掌声雷动。
让人了解历史,熟悉历史,传播历史,不就是本次古玩交流会举办的初衷嘛。
“石老,这桐烟徽墨我非常喜欢,一定会好好收藏的。”曹子建也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喜欢就行。”曹子建笑着点了点头。
“那我就不耽搁下一环节的进行了。”说着,曹子建朝台下走去。
石渠紧随其后。
等到曹子建下了舞台之后,石渠突然叫住了走在前头的曹子建:“曹兄弟,留步。”
“石老,还有事?”曹子建疑惑的看着石渠。
“曹兄弟,关于你在某音给人直播鉴宝这事,我可否给你宣传一下?”石渠开口道。
ps:看到有人投了好多的鲜花,很感谢,今天最少六更,这是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