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侍卫被问的无话可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曹髦见状,继续说到:“尔等皆受皇恩,食君禄,当为君分忧,在此以刀枪对朕,尔等意欲何为啊?”
在场十多人皆不敢应言,纷纷低下头颅,一言不发。
曹髦所言,字字诛心。
曹髦每句话说的都很是有理。
就在这时,有一魏军走了过来,这个人正是忠于曹髦这个皇帝的小兵之一。
在纯属是路过,看到曹髦正在和人争论,就凑了过来。
那人听到曹髦的话,察觉到曹髦的用意了,急忙跑去叫来了很多魏军。
他叫人过来也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把这件事闹大。
他叫来的这些人大多都不是司马昭的亲信,都是从各地抽调来的。
他们一听,这件事是几个小兵在阻拦皇帝,纷纷表态站曹髦那边。
甭管怎么回事,皇帝那可是天子啊,怎么能用刀枪对着天子呢?
这时候司马昭还没当街杀皇帝,皇帝还是很神圣的。
不少人出言,都是替曹髦说话的,这也变相的说明,司马昭带兵平叛,把他的亲信部队都带走了。
这头丘头营寨中固然也有亲信,但那也是少数。
一有人这么表态,那几个阻拦曹髦的人也不敢再拦了,别一会被一刀砍死喽。
曹髦这才得以脱困。
但是,司马昭在临走前嘱咐贾充坐镇丘头大营,司马昭给贾充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他盯着皇帝曹髦。
不过司马昭并不放心贾充,还把王恺也留了下来。
王恺是司马昭正妻王元姬的弟弟,司马昭也是前几天才把王恺叫来的。
让他来,是因为司马昭实在是没有可信之人了。
王恺能力肯定不咋地,司马昭叫他来也就是站在那充个数,威慑一下就是了。
当然,更主要是用他来制衡贾充。
司马昭深知他们这一家子的地位是怎么来的,自然对谁都不是百分百放心。
留下俩人,可以相互制衡。
…
贾充听人说,曹髦跑了出来,这可贾充吓坏了,急忙派人去追司马昭,同时叫来了王恺和他陈明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王恺虽然能力稀疏平常,但甲虫对他这么陈述,他也立马明白这件事很大。
不敢再吊儿郎当了,急忙向贾充询问:“那该怎么办啊?”
“调集所有还能调的动的兵力,前去阻击陛下,万不可让陛下杀出北营。”
丘头大营很大,大营中,还又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小营寨。
曹髦就是被软禁在北营中。
而郭太后则是被软禁在南营中,司马昭故意把他俩分开,就是怕他俩凑到一起谋划夺权之事。
贾充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曹髦按死在北营,减少影响,真要是让曹髦跑出来,引得所有士兵都知道了这件事。
影响太不好了。
当然了,但也比当街杀皇帝强不少。
家崇拜一言既出,王恺无异议,二人立马集结人手,贾充为主,副将则是由司马昭留下的一个亲信将领成济担任。
王恺借口要留下看守粮食,没去。
带着余下的所有亲兵,赶去北营。
他们俩带人赶到是时,曹髦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这让贾充心中一凉:“怕是没法办了。”
成济还在询问贾充:“怎么打?”
贾充:“大将军给你高官厚禄,是时候报答知遇之恩了,哪怕是用命也不能让陛下出来。”
成济点点头,握紧手上的长枪:“此事利害我已知晓。”
成济不做犹疑,当即就带人杀了上去。
曹髦位于后面,他只听到前头顿时惨叫连连。
曹髦也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当即拔出刚捡来的佩剑,大喝道:“朕乃大魏皇帝,尔安敢在朕面前行杀伐之事?”
奈何成济根本不听,还在杀。
曹髦也没战斗经验,只能被迫后退。